網上政協”:為委員協商議政插上“隱形的翅膀”
本報記者 王卓
“委員們自發創建微信群,就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在群里發起討論;活動組視察調研形成的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提交前在群里反復研究修改;把省政協組織的一些重要活動拍成短片,發到各個微信群和朋友圈,相互激勵。”在7月15日召開的全國地方政協經驗交流會上,吉林省政協主席黃燕明關于“微”平臺的生動表述引起參會者廣泛關注。而委員利用微信群等移動互聯平臺議政協商的新模式,并不唯吉林獨有。不少地方政協,也正按照互聯網思維理念,豐富著議政協商新實踐。
移動互聯的深入發展,提升了溝通效率。從前習慣在會議室議政協商的委員們順應變化,在會議室外、生活中,利用微信、微博、網絡移動終端,開啟“政協履職新平臺”模式。
重溝通多了解 激活委員履職意識
擁有科技資源優勢的北京市海淀區政協,在傳統履職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方面做出大膽探索,建設了專業化的政協網站以及網上提案系統,建立了委員微博、微信平臺和新浪網全國首個政協微博圈,還有“網絡履職之星”評選等延伸項目。移動互聯平臺讓委員隨時隨地迸發思想火花、表達意見建議,依托無限廣闊快捷的信息網絡建設的“網絡政協”,為委員們履職插上了一雙“隱形的翅膀”。
在廣東,為提升港澳委員履職積極性,省政協建立了港澳委員微信群,密切委員之間、政協與委員之間的溝通聯系,并通過將香港委員分組,引導支持各小組更靈活地開展活動。通過幾年實踐,港澳委員履職主動性日益增強,以全新面貌活躍在政協舞臺。
遼寧省葫蘆島市政協開設了“葫蘆島市政協”微博和“委員之家”微信群。委員可通過任一載體,與主席會議成員互動、與專委會互動、與委員界別活動組互動、與其他委員互動。市政協指定專人匯總梳理委員們的“高談闊論”。兩年來,市政協已梳理90余個“金點子”報送市委、市政府。嘗到了履職“甜頭”的委員,也更激發了履職的熱情和信心。
聽訴求知民意 讓委員與群眾更近
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的主體作用不可替代。聽到群眾真話,摸到最實民情,才能夠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溝通渠道的暢通必要且關鍵,而以微信、微博等為代表的溝通新模式,也讓委員與群眾有了“走得更近”的可能。
濟南市政協鼓勵委員在全會期間向社會公開電話和QQ、微信等,把會議開到“會堂外”,讓群眾參與到會議中來。多名委員堅持與群眾常年在網上“熱聊”、微信溝通,及時把各界聲音收集起來、反映上去。
寧波市政協建立了委員與群眾之間的網絡互動交流機制,委員與群眾通過微博、微信,針對改革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開展深入溝通交流,委員了解民意的同時,也協助黨委、政府做好情緒疏導、“活血化瘀”工作。
今年5月,浙江省衢州市《政協視線》欄目就“關注校門口”主題開展訪談,近百名學生、家長、政協委員和部門領導等一起走進欄目,委員們現場開通QQ、微博、微信平臺和市民群眾進行線上互動,群眾參與議政積極性高漲,協商建言效果明顯。消除“屏幕之隔”,群眾和委員更近了。
變模式凝智慧“微”協商新征程
協商平臺的變化更新,目的依然是提升委員履職成效,促進協商成果轉化。在移動互聯新平臺上,委員們與政協組織關系更加緊密,更多的履職活動變得“易行”。“微”平臺開啟了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新征程。
去年,南京市政協開通官方微博、微信“*議政金陵”,一年內關注人數近11萬。年初,南京市政協通過微信、微博等渠道,在廣泛征求委員、黨派團體、網友等方方面面意見的基礎上,選擇6項課題作為本年度的重點協商議題。“微”平臺成為南京“智慧政協”建設的重要一環。
廣東省佛山市政協在開通市政協官方微博和完善“委員之家”網絡互動平臺的基礎上,開通“佛山政協微信訂閱號”,組建6個“政協委員微信群”,鼓勵政協委員多獻務實之策,委員們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經常展開熱烈討論,自發組織小團隊調研,共同策劃提案、信息選題,隨時隨地進行網絡議政。
上海閘北區政協也嘗試著手機平臺“微協商”,主要通過手機“微信群”實現網絡遠程協商。浙江省政協則是將微信、APP、網絡直播等現代技術手段充分運用于民主監督的過程中。在江西省上饒市,群眾更是將對政協履職成效的贊揚之聲反饋到市政協的微信平臺……
主動適應時代的變化,凝聚的是開放的大智慧。地方政協以這種方式,秉承這樣的精神,為人民政協工作不斷注入新的能量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