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記者 秦金月 北京 報道
編者按: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1月22日召開。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志起受邀來到中國網(議庫APP平臺)在大會現場的“建言中國”演播室,并接受專訪。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志起接受采訪
李志起認為,農業供給側改革不能光抓生產,更要下大力氣抓市場,要充分發揮市場力量,整合更多商業資源和流通渠道,對接全國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的品牌農產品產銷、推動產銷對接專業化、常態化。李志起帶來了一份提案《關于推動以商助農扶貧攻堅的建議》。
李志起說,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抓手。近年來,中國農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每年農產品滯銷的新聞仍屢見不鮮,“豐產”卻難“豐收”,成為全國包括京津冀地區在內的農民脫貧和農業發展的最大阻礙。
李志起在提案中分析,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北京周邊的京津冀地區還有不少尚未脫貧的貧困縣,同時這些地區也是不少生鮮農產品的主要產區,擁有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特色產品和產業。而北京是擁有2300萬人口的特大型現代都市,消費能力較高、消費規模大,連鎖商超企業眾多,采銷數量巨大,對生鮮農產品的品質和多樣性更有著強烈的需求,完全可以通過推動產銷合作模式解決農產品上行難題,幫助貧困地區實現脫貧攻堅,建立助農長效機制。
過去多年在本市不同層面實施的“農超對接”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由于上游產區產業化水平不高、產品標準化程度較差,加之下游連鎖商超對農產品特性不熟悉、不專業,導致對接規模不夠大,對接面不夠廣、對接關系不夠穩等問題一直存在。商超流通企業期盼能有更專業、更有實力的生鮮農產品供應平臺出現,以幫助獲得更穩定更豐富的上游品牌農產品供應;上游貧困地區的農戶、合作社和農業企業也盼望能出現有品牌優勢、有供應鏈保障能力的供應平臺出現,能幫助它們把產品對接到市場;廣大市民也盼望能有更多獲取優質特色農產品的供給渠道以滿足更加豐富和個性化的需求。
因此,農業供給側改革不能光抓生產,更要下大力氣抓市場,要充分發揮市場力量,整合更多商業資源和流通渠道,對接全國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的品牌農產品產銷、推動產銷對接專業化、常態化,是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全面升級的必然要求;是解決農產品上行難題,提高農民收入、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的主要途徑;也是滿足美好生活時代人民對高品質安全食品需求、提高安全食品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
為此,李志起建議在以下幾個問題上有更大的力度推進以商助農、促進京津冀地區脫貧攻堅工作:
第一,出臺政策,支持核心市場主體建立“一肩挑兩頭”的生鮮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借農業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北京農產品綠色優質安全示范區合作機遇,發揮政府在政策引導、公共服務和監管保護等方面的作用,制定相關財政政策,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支持企業參與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建設;鼓勵支持市屬國有農業龍頭企業及大型連鎖商業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對接產地資源和貧困地區,以品牌、投資、并購、合作等多種形式組建新型品牌農業產銷經營主體。
第二,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鼓勵本市商業企業積極參與精準扶貧、開展品牌農產品聯合采銷工作。商業企業作為直接服務消費者的品牌農產品展示和銷售終端,是決定產銷對接的關鍵因素,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通過稅費減免、土地使用支持、專項補貼等政策,支持本市電商、社區超市、商業流通、農產品批發等企業積極傾斜采購份額,優先采購來自京津冀貧困地區的品牌特色農產品,鼓勵實施聯合采購以擴大規模降低成本;鼓勵上述企業參與上游產地品牌農業開發,對上述企業新開或擴建的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銷售門店減少證照審批流程、減免有關費用;支持上述企業在店內或網絡平臺開辟專屬扶貧特色農產品展示和售賣區域,幫助解決農產品上行難題。
第三,建議本市繼續大力支持京津冀品牌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該活動為農業部主管,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市農業局和天津、河北等三地主管部門主辦,已舉辦兩屆,初見成效,為進一步深化成果,建議市商業委等部門積極參與,協調組織更多商業資源參與,擴大對接范圍,支持商業流通企業建立扶貧“綠色通道”優惠和“展銷專區”推廣,幫助解決環京津冀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產品上行難題。
第四,建議加大宣傳引導,通過支持媒體報道、舉辦新型特色展會、提供更多亮相窗口等形式,在全市范圍內掀起扶貧農產品消費熱潮,引導廣大市民參與支持品牌農產品綠色消費活動,引導餐飲企業和機關團隊福利采購向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傾斜,打造社會化助農扶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