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安徽省政協調研組在鳳陽小崗村調研。
“管長遠、管根本、管全局。”作為涉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中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一件大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備受矚目。
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鳳陽縣小崗村視察,指示要著力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這是一項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改革,也是一項工作量大、任務艱巨的改革。僅以安徽為例,全省有1.6萬多個村、1458個鄉級單位、10.3萬個農業經營單位、1200多萬農戶。與此同時,各地農村人口結構、資產結構、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千差萬別,群眾利益訴求多元多樣……在這樣的改革中,如何尋求社會最大公約數,考驗著委員們的履職能力和智慧。
40年前,安徽鳳陽小崗村的“紅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40年后的今天,一場事關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協商在這里進行。
6月21日,在歷經2個多月的籌備之后,安徽省政協“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月度專題協商會如期舉行,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添強勁動力。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會議除了在省政協禮堂設主會場之外,遠在130公里之外的鳳陽縣小崗村同時設了分會場。來自中國改革第一村的村民們和駐鳳陽縣的部分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一同,為全省的農民兄弟過上更好的日子建言獻策。
主分會場同頻,線上線下互動,讓這場協商會議在凝心聚智的同時深深地接著地氣。
■理出一本“明白賬”
資料表明,目前安徽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除土地以外的各類賬面資產總額達417.7億元,平均每個村約263萬元。如何盤活這些沉睡的集體資產,防止農村集體產權流失或被侵占,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是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首要的基礎性工作,就是對集體資產進行清產核資。”在安徽省政協常委、民革安徽省委副主委吳延利看來,改革要先理出一本“明白賬”,摸清家底,理順集體資產所有權關系,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合法權益,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民革安徽省委在調研中發現,清產核資的三級主體尚且覆蓋不全面,“中央和省里的清產核資工作的要求是覆蓋鄉鎮、村、組三級集體經濟組織,可大多數僅僅覆蓋到村一級,而忽略了組和鄉鎮一級。”為此吳延利建議,清查核資要全面覆蓋三級主體,同時對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要全面清查。“清產核資的結果應通過多種途徑公開公示,確保每一個村民都知曉清產核資的結果。”
對于清查核資要覆蓋三級主體的建議,在分會場的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也有同樣的感受:“當下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只在行政村一級開展,其余兩個層面尚存在‘大鍋飯’問題,其中不少資源實際由各村民組占有。”他建議,將三個層面集體資產一并清查核準、盤活經營,同時建議省里明確村組資源納入村級集體資產
的范圍,合理開發利用。
■“資源”變“資本”
據李錦柱介紹,2016年小崗村啟動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以小崗村品牌等部分無形資產進行評估登記,并折股小崗村創發公司,所獲分紅收益主要用于小崗村的社會福利、公益事業。同時界定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為1028戶、4288人,折股量化到人,實現了村民從“戶戶包田”到“人人持股”再到“人人分紅”的突破。
“資源”變“資本”,“農民”變“股民”。小崗村的故事驗證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目前,全省已有1061個村完成了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量化集體資產70多億元,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62.62萬人。但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還存在確權任務繁重、產權流轉不規范不順暢、股份合作制配套支持政策不完善等方面的問題和不足。
“縣域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滯后,農村產權流轉信息不暢,缺少統一規范的交易平臺;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權抵押融資缺乏統一的登記、處置辦法及配套政策;融資機制不完善、作用受限。”這是省民進在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為此,省政協常委、民進蚌埠市委主委秦志華建議,對農村資源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進行全面清查、盤點、造冊、登記和價值評估。同時,要完善制度規則,規范交易行為。
實際上,在規范交易行為方面,安徽省已有省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等農村產權交易機構,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和運營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平臺建設參差不齊、進場交易品種不平衡等問題依然不容忽視。
省政協委員,安徽公共資源交易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先杰建議,應明確支持安徽省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為核心,省級政府鼓勵并引導,市縣政府自愿合作,以購買服務方式打造全省統一規范的農村產權交易大平臺。
此外,在委員們看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工作,同樣屬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的基礎性問題,而這也是確權登記工作中普遍遇到的難題。
省政協委員楊志勇建議,加快立法、依規操作、尊重民意,應引導各村在尊重歷史的情況下,不以戶口作為判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唯一標準,而以是否具有戶口、是否承包土地、是否在村或組實際生產生活、村民會議是否同意、是否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成權利義務關系等作為參照標準。
■超過百萬人的互動
在兩個會場,先后有7位委員圍繞主題發言。省農委負責同志到會并給予現場回應。與此同時,兩個會場分別有委員和村民代表就各自關心的話題即興提問,省財政廳和水利廳的相關負責同志給予了解答。
在會議召開的同時,門戶網站以圖文直播的形式再現會議現場。“現場連線更有真實感,更好地聽到村民的心聲。”“希望在這次改革中要做到農村集體產權資產目錄清晰、公開、透明,在涉及權益、利益分配時要公平、公正、合規、合法。”網友們的討論熱度不亞于會場之內。
在此過程中,部分網友的留言被現場的工作人員直接抓取提問。
“我家在農村有塊宅基地,現在做生意缺錢,能不能把宅基地賣掉或抵押給銀行貸款?”一名網友問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農村宅基地也屬于集體土地使用權,因此不能出售或抵押。”省國土廳廳長胡春武現場解讀了政策。目前安徽金寨縣、宣州區目前開展了“兩權”抵押試點,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可以抵押,“如你的宅基地在這兩個縣(區)范圍內,按照試點政策,可在當地定點銀行內申請農房抵押貸款業務。”胡春武為網友支招。
“我跟他人發生林權爭議,現在影響了正常的生產經營,請問我應該找什么部門,應該怎么解決問題?”另一位網友困惑地問。
省林業廳廳長牛向陽現場回應:你應該向所在地的鄉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提出林權爭議調處申請,調解成功達成一致,雙方簽署《解調意見書》,報當地確權發證部門登記發證。“調解不成,你可以繼續向所在地鄉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申請裁決。”
■廣匯民智聚焦民生
場內場外匯民智,線上線下聚民生。截至會議結束,有超過百萬的網友通過網絡參與了會議。事實上,為了使這場協商會議增加更加廣泛的參與度。自5月22日起,省政協就在新聞門戶網站開設了網絡議政問卷,并在微博、微信公眾號、客戶端上同步推出,受到廣大網友的熱情關注和積極參與。截至會議召開的前一天,共收到有效問卷17萬余份。
“要嚴防集體資產流失,保護農民權益不受損,切實做到讓利于民。同時,尊重農民群眾意愿,把選擇權交給農民,確保農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無論采取哪種改革方式都應將健全監督機制,做到公開、透明運行,這樣才能將改革的實效惠及廣大百姓。”在此次問卷“我有話說”一欄中,網友們的“金點子”頻現,省政協主席張昌爾給予積極點贊,并表示網友如有問題和意見均可以在網上留言,省政協會及時將大家的意見建議轉達到有關部門。
“我們要提高站位、深化認識,在凝聚共識中增強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張昌爾同時要求全省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自覺扛起服務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政治責任,積極開展協商議政和民主監督,助推黨委政府把各項改革工作謀深謀細,推動各項政策措施更好更快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