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濟南市歷城區龍鳳山路。
遠遠望去,這里人頭攢動,交通、交警、公交等部門“嚴陣以待”,似例行公務、聯合執法;車輛尾燈蜿蜒如龍,最右側車道上是一輛大型公交車,另外三條車道上,地毯式排列著幾十輛小汽車,在由北至南的道路上足足排了100多米。
“所有人員聽口令,出發!”隨著總指揮的一聲令下,公交車與小汽車并肩駛去……
前方路口的綠色信號燈亮起時,公交車快速通過,排成長龍的小汽車只有20余輛通過了路口……
很快,一項項數據出爐――
按車輛占用道路資源計算,50輛小汽車是1輛公交車的23.75倍;
按人均占道面積計算,乘坐小汽車時,人均占道13.3平方米,乘坐公交車時,人均占道0.56平方米;
按尾氣排放量計算,50輛小汽車是1輛公交車的35倍;
……
“通過剛才的對比,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比之小汽車,公交車各個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不但載客量大、占用道路資源少、節能環保,還為市民優先選擇公交出行提供基礎性、兜底式服務,對治堵治霾具有重要意義。”濟南市城鄉公共交通運輸委員會副主任羅衛東介紹,“我們將以提高公交分擔率為核心,按照公交線網分層次、線路分級別的原則,構建以快速公交為骨架,普通公交為支撐,社區公交、定制公交為補充的多層次、一體化公交網絡,為市民提供快速、準時、方便、舒適、經濟、安全的公共交通服務,歡迎廣大市民朋友優先公交、綠色出行!”
原來,這是濟南市政協在圍繞“公交線網優化”開展第八專題“商量”過程中開展的一次實驗活動。實驗以運送同樣數量乘客為基準,組織1輛公交車與50輛小汽車進行對比。
當前,我們的城市面臨兩大挑戰,一是擁堵愈發嚴重,二是環保治理形勢嚴峻。濟南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6000輛公交車的運輸分擔量不斷下降,越來越多的私家車正不斷蠶食著有限的道路資源,也為治堵環保帶來諸多難題。
用數據說話更有信服力。為使調研數據更加精準、現場商量更加深入,市政協專門把實驗融入“商量”,推動“商量”向更加精準、更加深入發力,對比公交車與小汽車在道路資源、節能減排、通行效率、車輛運力上存在的差異,更加直觀的引導市民優先選擇公交出行、綠色出行。
“商量”,與民商量,為民商量。第八專題“商量”開展過程中,注重積極探索創新,為找準群眾關注的切入點,向社區發放調查問卷800余份;多次組織委員、專家進行“海采”式調研、乘坐公交體驗式調研;創造性運用遠程視頻形式,邀請遠在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和港澳地區的政協委員、海外僑胞、專家學者為濟南公交優化建言,讓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匯聚到“商量”中來;赴深圳學習公交樞紐建設經驗,邀請著名交通專家、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院院長楊濤教授參與集中商量,為濟南的公交線網優化支招……為的是讓“商量”更有“分量”,讓民生實事推進得更有“力量”。(劉玲王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