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廣西貨不走廣西港”
——記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首次月度協商座談會
人民政協報記者 肖亮升
在推進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中,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港口集疏運能力明顯增強,但由于省距卻不省時、省錢,出現了“廣西貨不走廣西港”的尷尬現象。9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首次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議題就選擇了助推解決“廣西貨不走廣西港”這個難題。
資料圖
會上,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交通運輸廳、商務廳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及自治區政協委員、部分企業家面對面交流,說原因、列數據、做對比,深入分析“廣西貨不走廣西港”的難點痛點。
“商流走向決定了物流走向,而目前廣西貨物經海運至珠三角地區相比公路運輸在運距、時效、貨損、運到時間、門到門服務等方面還有很多不足。既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航線少班輪密度低等硬件方面問題,也有政策、經濟、產業、金融、人才等軟件方面的問題。”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覃榮武坦言。
“‘廣西貨不走廣西港’的尷尬現象究其成因,一是服務設施不完善,二是時間成本增加,三是運營成本增加。”自治區政協常委、北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符麗明提出,以更加開放的理念和政策措施建設運營,打造南向通道信息平臺,提高通關水平。加強政策支持,降低集裝箱陸路運輸費用。建設完善集疏運體系,大力發展港口服務業。
“想要廣西貨走廣西港,北部灣港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崛起,就不能抱著優越感等客上門,而要以戰略眼光主動不斷的優化自身條件和解決自身問題,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港口核心競爭力,謀劃北部灣港口大格局。”廣西新龍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中岳直言不諱。
自治區政協常委、欽州市政協主席黃若萍建議營造南向通道建設的政策優勢,緊抓南向通道建設的重大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層面對廣西港口發展的政策支持。同時規范管理,全面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切實解決“廣西貨不走廣西港”問題。
“只有加快建設綜合物流基地和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才能打造高效、便捷、協同的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廣西貨走廣西港’才能成為常態。”自治區政協常委、廣西盛邦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孝棟建議,強化科學規劃引領,推動高效物流園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網絡,打造樞紐物流園區,提升物流核心競爭水平,強化溝通協調機制,成立跨部門協調組織機構,發展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實現“廣西貨走廣西港”。
“提高思想認識,深刻把握南向通道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抓住關鍵問題,深化研究思考,圍繞企業和通道建設過程當中最急、最痛、最堵的地方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增強‘等不起’的緊迫感和‘慢不得’的危機感,找準定位、謀劃發展,推動‘廣西貨走廣西港’。”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黃道偉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