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大會發言摘登
編者按 1月30日上午,浙江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大會發言,18名委員聚焦社會發展、民生熱點問題作大會發言,本版摘登其中要點。
胡偉委員:加強錢塘江流域生態建設 保護浙江“母親河”
從高質量建設“美麗浙江”、爭當美麗中國示范區的高度來審視,錢塘江生態建設的短板依然不少,必須居安思危、深究隱患。建議全省一盤棋,實現錢塘江流域生態建設大集成,重點抓好區域間的協作、各類規劃間的協作、治理項目的協作;完善全流域生態保護聯防聯控機制,依據生態承載力,合理優化上下游生產力布局;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進流域生態修復,加強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制,構建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體系,加強岸線修復,擴展“沿江綠道”。
陳忠委員:推進基礎教育改革 促進創新人才培養
近年來,浙江省基礎教育階段的創新教育開始起步,相比北京、上海等先行省份,還存在不小差距。建議牢固樹立“創新教育從娃娃抓起”的理念,把創新教育滲透到中小學教育的各個環節。加快頂層設計,完善配套制度,啟動實施“浙江省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工程”,推出全省中小學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有序推進基礎教育階段的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建立開放型、協作性、立體化的創新教育平臺。以專家引領、項目驅動、專業培訓為主要手段,培養創新型教師。
從高質量建設“美麗浙江”、爭當美麗中國示范區的高度來審視,錢塘江生態建設的短板依然不少,必須居安思危、深究隱患。建議全省一盤棋,實現錢塘江流域生態建設大集成,重點抓好區域間的協作、各類規劃間的協作、治理項目的協作;完善全流域生態保護聯防聯控機制,依據生態承載力,合理優化上下游生產力布局;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進流域生態修復,加強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制,構建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體系,加強岸線修復,擴展“沿江綠道”。
宦金元委員:借力智慧影像 增進群眾就醫獲得感
當前,群眾對“拍片難、拍片貴、重復拍”反響強烈。建議以影像共享平臺建設為突破口,大力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健康”平臺建設;建立影像設備“帶量采購”體系,降低核磁等大型醫用設備采購成本,逐步形成“三增一減”——醫保增收入、醫院增權益、醫生增技術,患者減費用的良好局面。加快建設全省統一的影像數據存儲中心,結束當前各類“影像云”無序開發、企業低價非理性競標等亂象,確保影像數據的30年無損安全保管和醫療影像大數據安全管理。強整合、重協作,推動診療“一盤棋”,讓健康中國在我省率先落實。
金洪傳委員:運用“互聯網+”思維助力“食安浙江”建設
“互聯網+”既給食品產業發展帶來新空間,也給食品安全監管帶來新壓力。建議以新《食品安全法》《電子商務法》《浙江省第三方平臺網絡訂餐監督管理規定》等為依據,盡快完善“互聯網+”模式下的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規,筑牢法治化治理“防火墻”。建立食品銷售網站經營主體數據庫,為食品安全追溯插上“云翅膀”。 明確監管權力責任清單、監管單位信息清單、企業誠信管理清單,構建社會共治“安全網”。 加速引導食品企業“觸網”實現轉型升級,打造食品產業發展新引擎。
倪曉娟委員:構建城市大腦 推進我省城市安全應急能力建設
建議設立專門機構,各應急部門要增強數據共建共享理念,多方聯動,暢通數據歸集治理路徑。以數據資源為紐帶,以籌備亞運會等重大會議、重大賽事為契機,提檔升級,優化應急預警“安全之器”。強化防御,對社會平臺實行統一納管,建立健全部門信息安全制度,規避數字孿生風險,構建安全應急“數字天網”。政企聯動,活化數字平臺支撐效能。
馬曉軍委員:加快探索構建我省網絡綜合治理體系
突出強化頂層設計,要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加強和完善省、市、縣網絡治理機構建設,建立省、市、縣三級工作體系。加強網絡法治建設,探索制訂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為有效開展網絡綜合治理執法提供更加詳細充分的法律依據。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行業生態治理,將黨管媒體原則有效落實到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中,做大做強主流輿論。探索打造“分業監管、聯合執法”模式,推進部門治理合力。廣泛動員社會參與,推動形成全社會共治共享的網絡空間治理新格局。
陶駿委員:高標準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助力辦好杭州亞殘運會
及早謀劃全方位統籌亞殘運會籌備工作,盡早成立亞殘運會組委會,規范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場館的無障礙建設。落實條例,高標準推進場館建設的配套銜接。強化共識,全面營造現代文明社會殘疾人觀。借此契機全面提升城市殘疾人服務設施水平,加快改造建設一批殘疾人服務設施項目,加快建設全國領先的殘疾兒童教育康復中心,打造殘疾人康復醫療服務示范基地,推進杭州市特種康復中心建設。
胡柯委員:助力外來務工者共享美好生活
加強組織統籌,推進外來務工者市民化進程,進一步讓他們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建議重視政治權益,強化外來務工者思想政治工作,尊重和保障他們的主人翁地位;重視經濟權益,推進我省“無欠薪”縣(市、區)建設活動,著力保障和提高外來務工者收入水平;重視發展權益,深化外來務工者學歷和技能提升工程;重視公共權益,推進外來務工者同等享受城鎮公共服務;重視健康權益,高度關注外來務工者的心理健康。
劉凈非委員:加快公益訴訟制度與機制建設
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設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依法行政,要科學界定職能定位,增強上下協同。公益訴訟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需要社會主體共同參與,要切實強化配套保障,助推改革落地。加快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水利等行政機關建立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助力調查取證。不斷加強隊伍建設,從自身內部打造一支專業高效辦案團隊,提升科技支撐水平,夯實履職基礎。
林丹軍委員:完善家庭教育服務體系 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盡快出臺家庭教育地方立法,構建家庭教育工作新格局,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為城鄉家庭提供更加完善的文化產品和精神食糧。充分整合社會資源,扎實推進家庭教育事業發展。加強家庭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培養高素質的家庭教育人才。加大宣傳力度,使家庭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科學實施家庭教育蔚然成風,營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會氛圍。
張偉平委員:弘揚鄉賢文化 推動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
創設有效載體,建立在外知名鄉賢聯系交流機制、鄉賢資政機制、鄉賢參事機制,打通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渠道。挖掘鄉賢文化,挖掘歷史資源,傳頌好“先賢”, 塑造當代精英,樹立好“今賢”, 深化學校教育,培育好“新賢”,喚起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認同。豐富多元途徑,引鄉賢資本,助推經濟發展,引鄉賢才智,參與社會治理,引鄉賢文化,帶動鄉風文明,拓展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形式。
苗長明委員:保障河湖生態流量 促進“大花園”建設
為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生態流量保障,改善河湖生態環境,促進“大花園”建設,建議加快制定出臺浙江省保障河湖生態流量指導意見,確定各大流域生態流量,明確各級政府、流域管理機構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工作的主體責任。加強河湖開發和建筑用地占用的科學管理。加強人工增雨作業,增加水資源總供給量。深化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制定美麗河湖建設實施方案,出臺美麗河湖評定管理辦法等政策,大力推進美麗河湖生態建設。
徐道睦委員:促進浙江省民辦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民辦高等院校要找準自身辦學定位,走特色化發展道路,以適應浙江省乃至我國經濟產業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新要求。完善機制,如有關稅收優惠配套政策、直接“捐贈抵稅”制度等,減輕民辦高校經費壓力。穩定隊伍,在體制機制上創造有利條件,暢通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人才交流渠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探索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教育體系,鼓勵部分民辦高校走與研究型大學差異化發展道路,積極吸引海外和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實現開放式發展。
馬景娣委員:加強社科普及工作 推進文化浙江建設
盡快開展社科普及立法工作,明確并規范專門社科普及機構的管理職責,保障社科普及事業的健康發展。健全社科普及工作機制和組織體系,形成一個覆蓋全省、上下聯動的社科普及網絡,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加大社科普及經費多元化投入,建立以政府引導為主、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資金注入機制。打造多層次社科普及專業人才隊伍,完善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加強社科普及工作創新性和宣傳力度,著力打造社科普及特色品牌,拓展傳播載體和普及路徑,深入群眾生活,全面提高全省的公眾人文社科素養。
吳良歡委員:創建“土壤健康”維護機制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強化巡查監管,建立“田長制”,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土壤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土壤健康、實現土壤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為全國治土提供浙江模式、浙江樣板。加大土壤整治力度,建立“土壤醫院”,可借鑒醫院運行模式,從土壤檢查分析到診斷報告和治理方法予以分科分類。重視土壤資料收集和積累,建立“土壤數字圖書館”,根據土壤數據的重要性,進行公開或保密分級。加大土壤保護投入力度,建立土壤治理交易市場和土壤治理基金。
章月燕委員:加強服務供給 完善0~3歲托幼服務體系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將0~3歲托幼服務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制定配套法規和行業規范標準,積極探索多元化服務供給模式,構建以社會辦園為主體,公共服務為補充,多元化、多層次的托幼服務體系。加強對托幼機構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常態化監管、動態評估和處罰懲戒機制,嚴格市場主體管理責任。研究制定托幼服務行業標準,對教育指南、師資配備、食品安全、衛生環保、安全監控、應急管理等形成規范性指導意見,提升行業服務水平。
謝志堅委員:加強浙江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
以提升灣區產業層次、優化產業結構為導向,明確灣區生態宜居都市區發展定位,努力實現山水相融、灣島相通、水鄉恬靜、生態服務共享。以提升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圍繞打造灣區綠色經濟、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強環保領域統籌,共同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加快大灣區優質生態環境共同體建設步伐。以提升灣區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謀劃灣區環境治理持久戰行動計劃,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海洋開發強度,改革完善大灣區生態環境體制機制,綜合提升大灣區綠色競爭力。以提升生態服務功能為重點,打造灣區生態大花園。
徐建成委員:加快浙江省公共文化供給能級提升
要著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消費的融合,加快提升公共文化供給能級,帶動全省文化消費提檔升級。建議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內布局增設公共文化供給設施;鼓勵公共文化場館開展文化消費服務,豐富公共文化場館活動內容,實現雙贏;加大公共文化場館委托經營管理力度,既能保障場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推動政府從“辦文化”向“管文化”職能轉變,又能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鼓勵社會場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撬動民間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發放文化消費卡,優化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功能,實施鄉村文藝普及工程,以公共文化服務培育文化消費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