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至,萬物生。作為人類繁衍生息和生產生活的重要資源,對水的保護與利用一直備受社會關注。
“水和人類關系密切,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既是一個重要課題,也是一篇大文章。”近日,在致公黨中央召開的“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專題座談會上,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蔣作君為這篇“治水文章”列出大框架———“先要修復、管理好水的生態環境,恢復和擴大水的生態空間;其次,從制度、科技支撐、政策導向等方面構建‘安全網’;最后,要做好水源頭保護和污染源的處理。”
一篇文章是否漂亮,除了框架嚴謹,還需要內容充實。會上,來自致公黨中央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們圍繞水體生態評價標準、水環境治理、水體隱形污染、城市水環境智慧監管、北方地區河道生態化整治等方面開始“內容填充”——
“國家頒布的水體評價指標是水體治理的指揮棒,有了科學的指揮棒,才能把人力、財力、物力和科技進步驅動力調動到正確的方向上來?!敝鹿h湖北省委會副主委徐旭東建議,在現有水質評價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內陸水體的生態評價標準體系。清華大學水利水電設計研究所所長安雪暉建議,通過剖析河流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和組成,從供給服務、支持服務、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四個方面構建河流生態系統服務評估體系。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致公黨中央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梁偉華認為,河長制的突出意義就是克服傳統的水資源管理體制下分散管理和分業管理模式的弊端,改變“九龍治水”的局面,因此要以河長制為抓手統籌推進跨省水資源保護工作。
通過調研走訪部分河流、湖泊,致公黨江蘇省徐州市委會主委汪云甲發現,除了水面漂浮垃圾、工廠排污等顯而易見的污染,還有一些隱性的污染容易被忽視,“這些污染源大多具有分散性、潛伏性、累積性等特點,不易監測,防控的難度較大,建議針對水系特點制定相應的清淤計劃,通過生態浮床、人工濕地等水生態修復?!?/p>
會議室內,一邊是積極建言,另一邊,來自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等有關部委同志則抓緊記錄下可借鑒參考的內容,時不時還針對發言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回應……雖然業界各方關于水資源的話題層出不窮,但致公黨中央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這場關于“治水之道”的大討論則有更新一層含義——既是致公黨參與社會治理的具體舉措,又是一次黨派智慧的生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