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健康深圳建設”是深圳市政協今年重點協商計劃內容,市政協依托市委、市政府《健康深圳行動計劃(2017-2020年)》,本著“問題導向、深入基層、客觀務實、集思廣益”的原則,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標國際三大灣區及國內先進城市,組織133名省、市、區政協委員,開展了為期三個半月的調研,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和數據,并提出九個方面45條具體建議。
“關愛學生健康,全力提升我市健康教育水平”“對標全球先進灣區,高標準建設我市健康環境”“把健康產業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近日,深圳市政協召開“推進健康深圳建設”主席會議專題協商會,12位市區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圍繞打造健康中國的“深圳樣板”建言獻策。會上,副市長吳以環和相關部門積極回應委員和專家學者的建議,市政協主席戴北方出席會議并講話。
“這是壓在我心里的一塊石頭”
“國家體質檢測結果顯示:四成小學生和七成中學生視力不良;5名中小學生中,就有1名體重超重或肥胖;10%的小學生和20%的中學生患有齲齒。”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葉文梓委員說,3%的中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慮,原因有父母期望值高、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學業負擔過重等。
為此,葉文梓呼吁,“政府應盡快制定《深圳市中小學生健康教育行動方案》,探索將體育課、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整合為中小學生健康課程,改變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分割的局面。”
“深圳學生的近視率分別為小學生30%、中學生50%,到了高中竟然達到80%,這是壓在我心里的一塊‘石頭’。”主管衛生和健康工作的吳以環憂心忡忡地說,市政府正在制定具體措施,爭取三年后把近視率下降1%,這也是習總書記的要求。她表示,健康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讓廣大市民擁有更加健康的身心、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
建成世界一流灣區
“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是城市發展的三大主要環境問題。而市民對環境噪聲污染的投訴,已居各類環保投訴之首。”李水生委員建議:加強各主管部門統籌協調,理清治理思路;強化源頭控制,緩解交通噪聲;嚴格監管執法,有效控制施工噪聲擾民;鼓勵多方參與,社會共治共享。
劉佑華常委提出: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可借鑒東京灣區的經驗,制訂環境管理法律法規,強調源頭防控;在大氣污染控制方面可借鑒舊金山灣區的經驗,制定大氣污染控制措施及污染物減排實施計劃,提高標準,分類治理;在城市規劃發展方面,要學習紐約灣區低碳發展的健康環境建設理念。
“委員提出的控制噪聲污染建議,我局將積極采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補齊大灣區生態環境的短板,把深圳及大灣區建設成為生態文明高度發展的世界一流灣區。”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盧旭陽回應。
以“大健康”理念推進深圳建設
“大力發展健康產業,必須做好‘前端預防’,推動疾病治療向健康保健轉變。”從事健康產業的王嵐常委希望:實施城市居民健康工程,為健康產業發展奠定群眾基礎;實施“互聯網+”數字化健康促進工程,為健康產業發展賦能;實施健康技術創新工程,以科技創新引領健康產業發展;實施健康產業要素聚集工程,鑄牢健康產業發展空間基礎;實施健康產業發展倍增工程,實現健康產業的裂變式發展。
劉丹寧委員認為,當前健康產業的商業服務模式缺乏引領、創新不足,社會組織的作用未能有效發揮,高端醫療服務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她建議,支持民營資本和社會組織推進健康深圳建設,鼓勵民營資本建立國際醫院,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打造“健康+”康養旅游新城、“健康+”智能社區,發揮社會組織的橋梁與渠道作用,促進健康產業融合與升級。
戴北方表示,深圳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方面實力較為雄厚,能為健康產業發展提供良好基礎。希望大家轉變觀念,以“大健康”理念推進健康深圳建設,立足城市特點,聚焦薄弱環節,發揮創新優勢,以發達的健康產業助推健康事業發展,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推動建設世界一流健康灣區,努力打造健康中國的“深圳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