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的燈火慢慢熄滅,熬夜的人開始拿出褪黑素軟糖、睡眠噴霧、眼罩……某電商平臺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進口助眠類商品成交同比增長530%,整體市場規模超3億元。幾個月過去,上述產品的銷量仍在增長。消費市場的火熱背后是睡眠需求的上漲與睡眠狀況不良。(10月29日《中國青年報》)
有一段時間,在睡眠上存在鄙視鏈,睡不著的人鄙視睡得好的人,睡得遲的人鄙視睡得早的人,睡得少的人鄙視睡得多的人。有些人以睡不著、睡不早、睡不好為榮,在其看來,后者的生活方式太落伍,而且在深夜聽不到夢想的聲音。這條鄙視鏈已經慢慢消融了,一個重要原因,現在睡眠已經成為一個普遍性問題。
睡眠并不是今天才出現問題的,只是與過去相比,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其一,在數量上,“睡眠特困戶”越來越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有3億人有睡眠障礙,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其二,“睡眠特困戶”向年輕人蔓延。其三,睡眠時間越來越遲,越來越少。有人調侃,過去睡不到8小時、24點后睡是另類,現在睡足8小時、24點前睡反倒是異類。
從大的方面講,造成睡眠問題的原因,既有個體層面的也有社會層面的。在個體層面,有的存在著嚴重的睡眠障礙,有的則是自我選擇的結果。比如有的人,不是因為工作忙沒時間睡,也不是因為存在睡眠障礙睡不著,而是把大量時間用于娛樂,有的聲色犬馬歸來還要刷很長時間手機。而在社會層面,確實工作和學習壓力加大了,大量擠壓了睡眠時間。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睡眠問題的重要性,但總體而言,認識還不夠。尤其不少年輕人存在“扛得住”的想法,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好,熬夜沒什么。健康的最大威脅就在于,當你沒有認識到重要性時健康正在失去,當你認識到重要性時健康已經失去。現在,圍繞睡眠已經取得了不少學術上的成果,但在整體上,還是存在種種誤區盲區,乃至充斥著各種偽科學。曾經流行過一個“人體排毒時間表”,后面有專家認為是“騙人的”。到底什么才是真的?面對睡得少、睡不夠,到底應該采取什么補救措施?這都需要進行科學的探究和回答。
在社會層面,現在對睡眠的干擾因素很多。拿壓力來說,明明知道無節制的加班違背勞動法,有些用人單位還在公開號召和標榜“加班文化”。再拿誘惑來說,現在娛樂生活充分發達,手機更是成為“時間收割機”。很多年輕人不是不困而是困在了手機里,不是沒時間而是把時間交給了手機。睡前玩手機,一玩幾小時,已經成了不少人的常態。這樣的背景下,只是進行簡單的呼吁不會起到什么作用,有必要從制度上幫助年輕人在零點以后進行“斷舍離”。
“睡眠特困戶”需要一場脫貧攻堅。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睡眠問題,尤其是青年人的睡眠健康問題,該問題寫進了國家級青年發展規劃,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睡眠產品。圍繞睡眠問題需要不斷做加法,當下,很有必要針對睡眠問題進行更多的研究,推出更多的精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