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全國人民正在抗擊疫情,這讓我們想起歷史上宋慶齡為中國人民防疫救災而奮斗的故事。宋慶齡是民革中央第一屆名譽主席,她以個人崇高的聲望,廣泛聯絡和動員國際社會各界人士,匯聚起防疫救災的磅礴之力,為中國人民做出了特殊貢獻。
1938年8月21日,宋慶齡視察廣州陸軍醫院
北京宋慶齡故居
董必武的一封緊急救援信
1946年的春天,全面內戰爆發前夕,春寒料峭,疫癘流行,宋慶齡收到了一封信。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解放區救濟總會主席董必武寫來的緊急求援信!信中說:
孫夫人尊鑒:
該省(山東)去年因蔣軍進攻,黃河以南地區盡遭兵燹,群眾損失慘重……災民約近2000萬。魯中之南麻悅莊東里店(沂北、萊蕪、臨朐間)一帶災民達15萬人,加以疫癘流行,死亡甚眾,膠東之昌邑、平度以南,亦為廣大災區。現山東各級政府已盡力所能及籌集糧款,急放賑濟,并號召地方部隊及政府人員節衣縮食救災渡荒,普遍組織人民進行生產救災渡荒運動,只以災區過廣,災情太重,力有未逮,故特再煩夫人代向國內外正義人士呼吁救濟,臨書迫切,專此敬叩
春安
董必武
4月12日
展函閱讀之際,宋慶齡正在為防疫救災而奔走呼號。她與董必武、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一起,為解放區的防疫救災殫精竭慮。她以個人崇高的聲望,廣泛聯絡和動員國際社會各界人士,從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爭取支持,親自指導物資運輸和對外宣傳的具體細節,匯聚起防疫救災的磅礴之力,為中國人民做出了特殊貢獻。
1946年4月13日,宋慶齡寫信給助手王安娜說:“我們將為陜西西南部的疫區發出捐款呼吁。請告訴周(恩來)先生,在我下一封呼吁信中,我們需要陳述一些具體的細節。我還要把這封呼吁信的副本寄給在倫敦的中國運動委員會的伍德曼小姐。” 這位王安娜女士是德國博士,抗戰時期被周恩來派到宋慶齡身邊,曾去香港把珍貴醫療器材運回延安。
13日這一天,宋慶齡又致函美國的普賴斯女士,談到聯合國善后救濟總署代表去張家口和延安,回來之后制定計劃,準備把全部“聯總”救濟物資的25%至33%給解放區,并主張將解放區代表列入各地區“聯總”名單,這些進展讓宋慶齡非常高興。但是她感慨地說:“每前進一步都需要戰勝重重阻礙和嚴重的文牘主義。”
為確保救濟物資運到解放區,她對普賴斯說:“不論你們送來什么物資,都要先送到上海。從這里,我們就能想辦法用‘救總’的輪船或軍用飛機把這些物資送到目前最需要的地區。”
得知解放區救濟總會希望購買藥物,宋慶齡聯系美國友人,囑咐用募集到的3800美元購買拜爾藥廠出品的“梅拉希爾—D”,用于治療血吸蟲病。宋慶齡在信函中說:“這些藥將用于華東地區,那里目前正在積極進行一場消滅血吸蟲病運動。” 為了讓對方買到藥物,她還收集了一些剪報寄去,讓對方了解這場運動的規模,并提醒對方不要公開發表這些來自解放區的材料。
防疫救災:保盟的重要工作
宋慶齡在重慶慰勞抗日將士
抗戰時期,因為中國人民經常為發生的災荒和瘟疫困擾,宋慶齡一直在從事防疫救災工作。1938年,宋慶齡在香港成立保衛中國同盟,吁請國際社會提供道義、物質和技術方面的援助,在中國的需要者和全世界朋友中間起著聯系作用。
1939年,宋慶齡和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一起
1941年3月6日,埃德加·斯諾在紐約時,宋慶齡把他介紹給普賴斯女士,安排斯諾在美國向公眾講演,說明保盟的目標和活動。她說,在山西和河南等內地有大量孤兒需要救助,“醫藥是緊迫的需要”,并詢問“什么時候才能得到牛痘和血清的供應,使當地政府的防疫站能給孩子們種牛痘和免疫?”
1943年6月2日,宋慶齡致函加拿大紅十字會委員會主席艾倫說:“我希望你能長遠支持我們的項目。特別是,我希望你抵加拿大后將努力為我們爭取兩萬劑斑疹傷寒疫苗,并很快空運給我們。”
要努力防治傳染病和其他疾病
抗戰勝利后,宋慶齡收到許多希望她重訪美國的邀請,但她全部拒絕了。在寫給她1912年就認識的少年朋友亞歷山德拉·斯利普的信中,她說:“我國很大一部分地區遭受著饑荒的威脅,傳染病和其他疾病也要努力防治……因此我留在國內是必要的。”
回到上海,宋慶齡領導中國福利基金會致力于少年兒童保健等工作。1948年9月,宋慶齡致函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基金會的中國部主任朱諾德說,“我們的醫務人員要求我們盡量搞到血漿和預防百日咳、白喉的疫苗,可分別接種,也可把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的疫苗混合接種。”
1948年,宋慶齡在檢查中國福利基金會運往解放區的醫藥物資
1948年,從解放區來的醫務人員那里,宋慶齡了解到他們最迫切的需要之一是在當地制造生命攸關的血清和疫苗。她馬上致函世界衛生組織的官員杰羅姆·彼得森博士,向世界衛生組織申請援助解放區的醫療事業。她說,“如世界衛生組織能提供既懂生產血清和疫苗又愿在簡陋的條件下工作的人員,我們將委派他到國際和平醫院的醫學院項目下工作。”
宋慶齡聯系在延安的美國醫生馬海德,傳遞消息說“應該到北平去取所需的疫苗,那里有疫苗生產。”她和世界衛生組織派駐中國的主任博西克通信,談到在張家口生產疫苗的可能性,博西克表示:雖然得到那些必需的設備如冰箱等等,很不容易,但會設法去試試。
在宋慶齡的感召之下,來華援助中國人民的外國醫生紛紛致力于疫苗研制和生產。來自美國的馬海德醫生在消除麻風病等中國主要傳染病中貢獻極大。另外一位德國醫生漢斯·米勒,經過10年的努力,領導和推動中國最先研制成功乙型肝炎疫苗。
在醫務方面,必須以預防為重點
新中國成立后,宋慶齡熱情歡呼:“舊中國已經變成了新中國。一個經常遭受疾病、饑荒和水災摧殘的貧困落后的國家,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各種疫癘被撲滅了,保健工作普遍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上海近四百萬住民注射防疫針以后,只發現了十個患真性霍亂的病人。這真是一個新紀錄。”醫療工作中的這些奇跡,是如何完成的呢?宋慶齡提到了以下這些:
教育廣大人民,和技術人員一道參加對疾病的作戰。
在全國主要城市和各級行政區的中心城市里,舉辦展覽會、演講會、實驗表演和訓練,以提高人民的醫藥和衛生知識的水平。
在醫務方面,必須繼續以預防為重點。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在群眾中,建立基礎,深入和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和訓練。
在各級政府機構里,設立一個擁有合格醫務人員的醫務組織。各行政區、縣和村的醫療工作單位,彼此互相聯系合作。
訓練兩萬醫生、三萬以上的醫療工作者和成千的技師。
作為中國工業化的一部分,我們要努力建立工廠和試驗室,盡可能地生產我們自己的藥品。
……
中國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作為全體中國少年兒童的慈愛祖母,宋慶齡最關心的是兒童的健康和福利。她將自己獲得的和平獎獎金捐贈出來,建造了中國第一座婦幼保健院。她充滿自信地說,舊日的“中國兒童由于戰爭、苛政以及從而產生的水災、饑荒和疫病而遭受的苦難是全世界所熟悉的。”現在,這些“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一定要繼續使她的兒童健康、快樂。”中國人民所保衛的不僅是他們自己的生命的美好意義,而且是他們的兒童的將來。
(北京宋慶齡故居供稿 執筆人:李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