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全球疫情持續,引發糧食安全擔憂,中國人的飯碗會不會受到威脅?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首次提出“六保”,對其中的“保糧食能源安全”應作何解讀?在此方面有何良策?
本期微評:疫情防控新常態下,全黨全國更要重視糧食安全問題,要有底線思維、居安思危,加快建立具有全球視野的糧油全產業鏈國家戰略。對外要提升我國國際糧油議價權和話語權,掌握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好地維護世界糧食安全;對內要健全我國糧食安全儲備體系,提升糧油儲備效能。
特約評論人:駱沙鳴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協副主席
本期責編:張寧銳 江虹霖
(圖源網絡)
《中國世界觀》評論欄目由中國網原創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安全始終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2019年底我國發表了《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表明中國的主糧基本自給,在糧食主產國中庫存占消費比例全球最高,可見我國總體上糧食安全。但去年國內外自然災害頻發,必定波及糧食“產購儲加銷”等各環節,加之當前受疫情和海外蝗災等因素影響,部分國家限制糧油出口可能引發國際糧食緊張,也會間接傳導到我國糧食安全體系。在立足國內保自己的飯碗、裝自己的主糧并能吃飽的前提下,適當進出口糧油,有利于有效調劑國內糧油產品的余缺,也有利于深化國際糧油的交流合作與分工協作。
糧食安全事關治國安邦、執政為民大事,來不得半點敷衍。近日,黨中央再次強調要做好“六穩”基礎性工作,確保“六保”任務完成。當前抗擊疫情和春耕復種并舉并重,面對百年未遇世界大變局和疫情防控新常態下,全黨全國更要重視糧食安全問題,注重糧種、種糧、儲糧、節糧,優化調整糧食結構,要有底線思維、危機意識、居安思危、化危為機,加快建立健全我國糧食安全體系。積極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是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必然要義,將推動中國成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綠色發展的國際糧食安全治理體系的參與者、貢獻者、分享者、引領者。
具體應該從五方面考慮:
建立糧油全產業鏈國家戰略
應建立全球視野的糧油全產業鏈國家戰略,在立足國內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注重運用糧食的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突發事件,要有底線思維,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提高耕地質量,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和品牌化標準化生產的工作,延伸糧油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建設糧食產業強國。在大疫災害之后仍能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和口糧絕對安全。全面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積極參與全球食物安全和貿易的管控與治理,提升我國國際糧油議價權和話語權,牢牢掌握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
“走出去”開展農業投資
在落實“一帶一路”建設倡議的過程中,要積極支持有條件的民企“走出去”, 到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投資,推廣糧油生產優良品種和先進“種保植”“產加銷”經驗,提高國外的設施農業、智慧農業、休閑農業、精致農業、節水農業水平。緊急情況下力所能及地提供對外糧食援助。
維護多邊貿易體系,要爭取與發展中國家共同推動“基于糧食安全目標的公共儲備支出”免于削減范圍。推動WTO總規則的改革,在WTO談判中積極爭取我國“微量允許”的支持在不同品種之間的融通,允許我國等人多地少的國家對于小麥和水稻等基本口糧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應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更好地維護世界糧食安全,展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建設“海上糧倉”
建設“海上糧倉”,種“糧”于海、產“米”于海、存“糧”于海。設立“海上糧倉”建設投資基金,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建設“海上糧倉”;在“海絲”沿線主要入漁國建設若干綜合性漁業基地和境外養殖基地。加快發展東盟、南盟、非盟遠洋漁業項目,推動建設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信譽度高的現代遠洋漁業企業,支持遠洋漁業企業在境外上市融資。落實責任漁業制度,重塑國際漁業形象。大力改善國民食品消費品結構和飲食習慣,統籌糧食安全以及綠色海洋發展。重視和加強海絲沿線農漁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工程建設,在海絲沿線主要入漁國建設若干綜合性漁業基地和境外養殖基地。
引導“藏糧于民”
真正落實“藏糧于技、藏糧于地、藏糧于民”。建設“智慧糧食”,加強農業保險,健全我國糧食供求預警預案,理性引導糧油市場的預期,推動糧食企業信用監管體系建設。推廣應用好科技特派員制度,共同推動糧食生產技術集成創新,提高農業生產力,加大生物技術投入,利用科技手段有效降低庫存糧的損耗量,真正“藏糧于技”;加大我國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修復和涵養地力,打好“凈土保衛戰”,將部分糧食儲備投入轉化為生態補貼,解決休耕期、輪耕期農戶收入受影響的問題,使疫情后能夠迅速反彈恢復糧食生產,真正“藏糧于地”;將我國糧食收儲與價格支持政策分離,強化支農惠農導向,做好糧食生產環節、中間流通環節到最終消費環節的系統化保障。形成優質優價的糧食價格局面,分散糧食儲備于農戶,補貼種糧大戶和直補糧食加工大戶應急糧調配保證金,引導“藏糧于民”。
活化“錢袋子”撐好“米袋子”
實行保量放價和價補分離,提升我國糧食競爭力。多元多種進口糧食調劑糧食結構短板,強化糧食產銷合作,構建線上線下糧食交易平臺,緩解居民糧食消費結構升級和糧食生產結構矛盾。加快建設高標準“綠色糧倉”,建立完善國際、國內、省際、市域間糧油儲運對口調配支援網絡和機制,提高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和抵御糧食市場風險能力,確保關鍵時刻我國糧食調得出、用得上。健全我國糧食安全儲備體系,提升糧油儲備效能。可由國家監委、審計、發改等參與的專班組,對各地中糧倉儲進行實地儲備糧庫存大盤點督查。
活化“錢袋子”撐好“米袋子”,優化與國際規則相適應的農業補貼政策逐步擴大,“綠箱”和“藍箱”支持政策實施規模與范圍。建立健全我國多層次的農業保險的再保險體系,探索完善與巨災保險相結合。政府可設立政策性再保險公司,其可探索將再保險產品設計成農業再保險證券,并投放到市場募集農業再保險支持資金,擴大農業保險的資金來源。健全與鄉村振興相適應的農業補貼投入保障與管理制度。
利用海南自貿港自由、便利化程度高、稅收優惠等特點,發展國際糧油離岸貿易,在中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立錯位發展的貿易型、加工型、服務型的糧食經濟產業鏈、價值鏈,更好地融入和引導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糧食配銷中心。
綜合推動糧食安全治理現代化
做好新一輪《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21至2030)》和《全國種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推動我國糧食安全治理現代化。基于我國糧食供需結構性失調和和生產成本不斷上漲,以及國內外糧價差加大等現實狀況,逐年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建立完備系統的農業科技和推廣教育體系,重視基層鄉鎮種植業種苗庫建設,強力推進“減肥減藥”,合理應用輪耕休耕,提高耕地質量和優化農糧質量與結構。加快《糧食安全保障法》的立法工作和修訂出臺《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使我國糧油“產購儲加銷”有法可依,有標可循,建設法治糧食和依法治糧。建設“智慧糧食”,加強農業保險,健全我國糧食供求預警機制,建立有效應對新時代糧食安全挑戰的預案。增強全民糧食安全憂患意識,鼓勵“光盤”行動,節約用糧,做好庫糧的節糧減損科研創新工作。要進一步推動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上新水平,加強糧食作物病蟲害疫情監測防控,確保糧農生產生活健康安全和更有尊嚴、更多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推薦閱讀: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將中國產業鏈撇開或替代 | 中國世界觀.001
賈康:中國政府不宜向全體老百姓直接發現金丨中國世界觀.002
全球化或放緩但不會停滯 他國想“轉移”中國產業鏈不容易丨 中國世界觀.004
放任的"群體免疫"愚蠢 壓制疫情政策要合適有度 | 中國世界觀.005
非洲兄弟不會被惡意挑唆蒙眼 中非友好經得起歷史檢驗丨中國世界觀.006
醫者仁心與人道主義同向 中醫藥未來必然更加國際化 | 中國世界觀.007
適時恢復“臺灣省”稱呼 理性回應國際關切堅決遏制“臺獨”| 中國世界觀.008
疫情后可能加劇產業鏈區域化 中國決不可掉以輕心 | 中國世界觀.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