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金融活水”精準澆灌“企業之田”
——云南省政協“針對疫情帶來的沖擊,企業如何渡過難關”界別協商會小記
“全省中小微企業,現階段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問題。”“扶持政策雷聲大雨點小,門檻高落地難,無法完全覆蓋全省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6月5日,由云南省政協搭建平臺的政企間“交心談話”在省政協禮堂內深入開展。企業家代表與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等職能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圍繞“針對疫情帶來的沖擊,企業如何渡過難關”深入協商議政,達成共識。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影響,連月來,云南省政府相繼出臺“穩定經濟運行22條措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為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撐腰鼓勁”。截至5月底,全省民營企業復工率達94.3%。
“感到暖心,這些政策都是及時雨。”省政協委員、云南南方教育投資集團董事長蘭靖介紹,惠企政策的相繼出臺,使其集團旗下的培華公司獲減免增值稅、附加稅、養老保險等共計達190萬元。
但與會委員普遍反映,“降稅、降費、降租等政策覆蓋不全、政策落實不到位”“融資審核門檻太高,風控手段過于單一,企業無法獲得信貸支持”“政策訴求未實現全覆蓋”等困難和問題仍亟待解決。
如何使“金融活水”及時、精準滴灌進“企業之田”,委員們暢所欲言。
“面對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我們企業正經歷著最艱難的時期。”省政協委員、云南艾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存良坦言,疫情對民生服務業的沖擊之大,前所未有,政府部門應落實落實再落實,繼續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才能令企業重獲生機。
省政協委員、云南省河南商會會長劉興督指出,當前的融資規模無法滿足全省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服務行業有較大融資“保命”性需求,科技型企業有投入研發的“輸血”性需求,工業和建筑業、農業面臨著用工、運輸成本上漲以及原材料短缺等挑戰。他建議,采取“三救結合”措施,企業“開源節流”,拓展新業務,積極自救;廣大中小企業抱團取暖,開展“互救”;政府和專業機構通過真金白銀的“搶救”措施,助力企業“化危為機”。
針對如何打通金融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省政協委員、云南滇雪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表示,“一定要避免為‘出臺政策’而‘制定政策’”,寧要一個好政策落地響,也不要放十個看似很好的政策煙花彈。
“政策措施千萬條,企業感受第一條。”省政協委員蔡俊豐建議,對政府出資的政策性擔保機構與商業性擔保機構要區別對待,突出政策性擔保機構的非營利性和政策性屬性,降低保費標準,降低反擔保要求,并放大額度,真正貼合企業需求。
學習先進地區經驗,開展“百地千名行長進企業”等各專項活動;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開通應對疫情“綠色通道”……
聽完委員們的發言,省發改委等職能部門負責人現場作出積極回應,表示會結合各自職能職責,重點持續關注,積極采納,認真研究,力爭拿出更多“真金白銀”的政策措施,助力企業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