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廁改是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標志性。當下,農村改水和垃圾處理工作也正在推進。一方面,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有助于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降低疾病流行風險、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做好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的工作有助于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對此,致公黨中央提出《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工作的提案》。
(圖片取自網絡)
提案全文:
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工作的提案
全面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工作是在農村工作和衛生健康領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是降低疾病流行風險、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有效方式,是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衛生健康基礎的重要舉措。目前農村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在思想觀念、長效管理機制、資金保障機制、統籌協調、技術支撐等方面仍然面臨一些嚴峻挑戰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建議:
一、實現全面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工作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穩定脫貧的有機結合,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抓農村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就是抓住了推進兩次衛生革命的“牛鼻子”,既可控制傳染病,又可通過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發生率,從而有效地解決目前脫貧攻堅工作中最常見、最易反復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實現穩定脫貧。建議優先在貧困村、貧困戶中開展此項工作,堅持以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的原則進行建造,讓貧困戶用得上、用得好、用得方便,要統籌推進貧困村農村公共衛生服務設施建設,確保廁所改建、垃圾治理、污水處理等工程合理有序進行。
二、實現全面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工作和整體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結合。
將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形成二者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格局。統籌規劃好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殖業和規模化生產,通過發展集體產業為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補充資金。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通過村務公開、村務公決制度引導村民參與集體商議,充分尊重民意,穩步推動農村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工作。
三、實現政府主導、村民自治和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一是進一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對貧困地區予以政策傾斜和財政支持,地方政府要將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支出納入年度財政預算;開展衛生健康部門、農業農村部門牽頭,多部門配合的聯合整治行動;建立年度目標責任制、督促協調機制和動態管理制度。二是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和村民主體作用。通過宣傳引導、村民自治、獎懲制度激發村民參與的主動性;堅持建管并重,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明確管護標準;充分發揮村“兩委會”班子的關鍵作用。三是積極探索市場參與機制。拓寬籌資渠道,選擇適合當地的投融資模式(社會基金、政府債券、BOT、BT、PPP等)。建立村民自籌的參與機制,可以采取農戶和村級企業收一點、鄉鎮(部門)出一點、財政補一點的資金籌措模式。
四、加強部門間統籌協調,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完成農村改水改廁及垃圾處理工作。
建議進一步完善部門間工作協調機制,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明確責任,細化分工,協調好牽頭部門和其他配合部門的關系。同時給予牽頭部門一定的監督權,對其他配合部門的工作進展和落實情況進行督促;在制定頂層設計、規劃實施方案、設定考核標準時,強調分類推進、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各地區經濟發展階段、地理特征、風俗習慣和村民期盼的差異,科學制定當地目標任務。
五、選擇精準、適宜的技術模式,在人口密集、群眾意愿強烈的貧困地區優先開展工作。
建議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加快修訂和制定農村衛生廁所技術標準和相關規范。抓住重點環節,對廁所建設材料、無害化處理、除臭殺菌、糞污回收利用等技術加大攻關力度,積極推廣簡單實用、成本適中、農民群眾能夠接受的衛生改廁模式、技術和產品;針對高寒區、干旱區,加大科研力度,研發設計滿足特殊地區氣候要求的耐寒抗凍、隔高溫的技術和產品;組織改廁專家作為設備評標人進行專業檢驗鑒定;編印無害化廁所合格企業名錄,切實保障工程質量;量力而行,從實際需求出發,在人口密集地方率先建設,重視和加強公廁后期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