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至15日,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就貫徹黨中央要求、加強基層僑聯建設、服務新僑創新創業等在江蘇南京調研,深入高校、企業、縣區、園區,與歸僑僑眷、僑聯干部、黨政領導交流探討,了解情況、聽取意見、推動工作。中國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隋軍,中國僑聯副主席、江蘇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周建農參加有關調研。
在南京,萬立駿率調研組赴中國僑聯基層聯系點南京大學僑聯調研,召開座談會,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高校僑聯建設、構建“地方僑聯+高校僑聯+校友會”機制、發揮歸僑僑眷老師和歸國留學人員作用等,與學校領導、老師、校友會負責人、僑聯干部等進行交流。萬立駿充分肯定了南京大學僑聯的工作。他說,中央黨的群團改革對加強群團基層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國僑聯“十代會”對推進基層僑聯建設、構建“地方僑聯+高校僑聯+校友會”機制作出了部署。修改后的中國僑聯章程強調“密切與海外僑胞、留學人員及其社團的聯系”。高校里,新僑和歸國留學人員比較集中。加強高校僑聯建設,發揮高校僑聯作用,對于凝聚僑心、僑力、僑智,發揮僑界人才作用,助力學校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萬立駿說,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向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提出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發出了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的動員令。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科技工作、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做好高校僑聯工作,為新時代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添磚加瓦。
萬立駿指出,構建“地方僑聯+高校僑聯+校友會”工作機制,是中國僑聯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這三個方面力量的聯動與協同,將其各自的組織網絡、信息、人才的優勢相疊加,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需求、高校的人才需求、新歸僑的發展需求相對接,倍增僑聯的服務能力和組織影響,更好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服務僑胞。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推動,證明了這個路子走得通、有效果。關于如何進一步構建和完善這項工作機制,萬立駿強調:一是對學校來講,要加強對僑聯工作的領導和指導,支持學校僑聯建立組織、開展活動;要給僑聯分配任務,發揮僑界人才作用;要關心關愛僑,為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二是對高校僑聯來講,要主動接受學校黨委的領導,積極開展活動、搭建平臺,凝聚人心,主動作為,老僑幫新僑,組織起來、活躍起來、行動起來、貢獻起來;要緊緊圍繞“四個面向”,調動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學校教學和科研中起帶頭作用;要加強與地方僑聯的合作,為地方發展獻計出力;要加強與校友會之間的互動,密切與海外僑商僑企、僑團僑社的聯系,拓展與僑商會的合作,發揮各自特點,提升工作效果。三是對地方僑聯來講,要加強對高校僑聯的工作指導,抓好高校僑聯干部業務培訓,發現人才、使用人才;要促進校內、校外僑聯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要給予一定的工作資源、工作項目支持,為高校僑聯開展工作創造更好條件;要熱情為僑服務,針對老僑、新僑的需求,分類施策,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在15日上午舉行的江蘇省僑聯基層建設南京現場觀摩會暨秦淮區街道僑聯全覆蓋集中授牌儀式上,南京市、揚州市、宜興市僑聯主席和秦淮區領導分別發言,萬立駿作了講話。他充分肯定了江蘇僑聯組織在加強基層建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對江蘇各級黨委和政府對僑聯工作的關心支持、對廣大僑聯干部的辛勤工作、對江蘇海內外僑界為抗疫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萬立駿強調,60多年來,僑聯事業伴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僑聯工作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在群團改革、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對推進僑聯改革、發揮僑聯作用作出重大部署,創造良好條件,寄予殷切希望。僑聯組織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開拓創新,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六穩”、“六保”目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開創新局面、展現新作為。萬立駿對江蘇各級僑聯組織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堅守定位聽黨話。一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僑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梁紐帶的職責定位切實履行好。二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黨對僑聯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確保僑聯工作正確的政治方向。三要繼續按照中央要求,推動僑聯改革落地落實。四要堅持黨建帶僑建,自覺服從和接受各級黨委的領導,主動請示匯報,積極爭取支持,加強僑聯組織黨的建設。
二是發揮作用見效果。當前,僑聯工作條件更好,舞臺更大。有了組織,有了編制、人員、經費、陣地,要充分發揮作用。一要工作有廣度,深入調研,摸清僑情,了解僑胞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制定工作規劃,設計工作載體,形成工作體系,聯系、團結、凝聚各方面人才、各領域僑胞,把僑的隊伍做大做強。二要工作有溫度,知僑、懂僑、愛僑,滿腔熱情,把僑胞的事當做自己的事,關心僑,服務僑,建設僑胞之家。三要工作有深度,做到專業、有水平、有質量、有效果,提高服務大局的貢獻度、服務僑胞的獲得感。
三是強基固本促發展。中國僑聯“十代會”對堅持“兩個拓展”、推動“兩個建設”、織好“兩張網”作出了全面部署。抓基層、打基礎是擺在僑聯組織面前的緊迫任務。一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分類推進,擴大組織覆蓋、增強組織活力,努力做到聯系廣泛、服務群眾。二要加強基礎建設,抓好能力建設、制度建設、信息和數據建設,提高僑聯干部的能力素質和工作水平,打造可親、可信、可用的工作隊伍,做僑胞貼心人和僑務工作實干家。
南京天加環境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中央空調設備及熱能利用的僑資企業,在南京市民營企業中率先成立僑聯。萬立駿一行來到這家企業,走進產品展廳、生產車間、實驗室、新僑驛站,了解企業發展、產品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企業僑聯建設和作用發揮等情況,并與企業負責人深入交談。商用空調使用的冷媒有哪些?采用磁懸浮技術中磁場冷卻怎么做?使用地熱的能量轉化效率高不高?使用燃料進行制冷與發電能不能結合起來?大型空氣處理機組用途有哪些、空氣處理標準是什么?生物質發電成本有多少?地熱發電的效益如何?與國外企業合作多不多?國外研發和生產都布局在哪里?公司實驗室有多少人、開展哪些研究測試工作?空調用的鋼板產自哪里?企業歸僑僑眷、歸國留學人員和海外員工有多少?
萬立駿說,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做制造業,并不容易,要靠長期積累,要靠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要靠人才。現在,國內做空調的企業不少,但做專業化的、高端的商用產品的不多。希望你們做好研發,加強與國內研究機構的合作,注意吸引各方面優秀人才,著力解決核心關鍵技術,把企業做得更大、更好、更有競爭力。僑聯組織要積極為僑商僑企服務,幫助他們協調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他們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我國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在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中國僑聯調研組聽取了園區負責人關于園區規劃和建設、主導產業發展、海外人才引進、黨建帶僑建等情況的介紹,并在新僑驛站與新僑創新創業代表座談。萬立駿仔細詢問每一位新僑代表的創業經歷、企業發展、技術和產品研發等問題,稱贊他們學成回國、創新創業、建設家鄉、報效國家付出的努力。萬立駿說,新僑群體有著共同的海外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經歷,有著創新創業、實現夢想的強烈愿望。現在,國內的發展條件更好了,政府扶持政策更多了,創新創業的氛圍更濃了。大家要珍惜機會,結合自身所學和專長,選準發展方向,適應國內研究環境、商業環境,早回來的僑幫助后回來的僑,發展起來的僑幫助剛起步的僑,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事,從小到大、不斷積累、不斷發展。
萬立駿說,僑聯是群團組織,聯系面廣,包容性強。通過僑聯這個平臺,大家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可能會碰撞出新的火花、新的想法,也可以共同研究有關政策,分享經驗,相互合作,實現更大發展。同時,大家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有什么想法、問題和意見、建議,可以通過僑聯的渠道反映到有關部門。僑聯組織也會積極為大家成就事業提供幫助,做你們的有力后盾。
調研期間,萬立駿等還看望慰問了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已故僑眷徐輝同志的家屬;到位于浦口區的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南京行知苑對外交流中心了解其開展華文研修和對外交流工作情況,通過“親情中華·云播中心”與海外華裔青少年連線,并與老歸僑代表話僑史、敘僑情。
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政隆會見了中國僑聯調研組,就僑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江蘇發展中的作用交換了意見。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岳,省委常委、秘書長郭元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曲福田,副省長費高云,省政協副主席麻建國,南京大學校長呂建、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忠,南京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龍翔,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華靜等參加了有關調研、會見活動。
中國僑聯基層建設部部長張毅,辦公廳二級巡視員、機關服務中心副主任李艦舶,信息傳播部副部長郭啟華,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等參加上述有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