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據農工黨中央消息 9月27日至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楊震率調研組赴山西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
28日上午,調研組在太原召開專題座談會。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林業和草原局、環境規劃院、萬家寨水控集團等相關單位領導和專家分別從各自工作角度介紹了山西省在生態環境治理、修復、保護和開發中所做的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生態中心副主任、農工黨中央生態環境工作委員會主任賀泓,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水環境研究所所長、農工黨中央生態環境工作委會委員王東,中科院生態中心研究員、水污染控制實驗室主任、農工黨中央生態環境工作委員會委員魏源送等專家分別就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水土保持、“十四五規劃”生態環境目標設置等方面提出問題和建議,并與參會人員展開熱烈討論。
楊震在講話中指出,山西省在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和提升汾河水質、消除劣Ⅴ類水體、區域空氣質量好轉、城市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個國家戰略的實施,山西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一是開展頂層設計,完善治黃體制機制,以法治方式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管理的相關制度,形成治黃的剛性約束;二是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抓好環境污染治理,優化布局黃河沿岸取水口、排污口、生產裝置及危險化學品倉儲等設施,分區分類推進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推進沿黃河生態帶建設;三是推進節約集約利用,優化水資源管理和配置機制,完善水權交易機制,提高水安全保障水平;四是經濟文化雙輪驅動,在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的同時大力弘揚黃河文化,實施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程,建設黃河文化弘揚基地和研究機構,提升山西品牌國際知名度,促進流域高質量發展;五是健全投融資機制,引導各類資金投入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爭取更大的財政支持力度,研究設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專項資金,推動重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程項目在晉落地,找準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贏點,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最佳換算,讓三晉大地永續唱響“人說山西好風光”。
農工黨中央參政議政部副部長盧婧介紹了調研背景情況。她指出,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黃河生態環境保護。農工黨中央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這一專題,旨在探索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路徑、模式和政策機制。農工黨中央將會著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統籌全黨人才智力資源,深入調研、持續關注、接續建言,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8日下午,在蒙蒙細雨中,調研組一行實地考察汾河三期晉陽橋段、清徐縣吳柳退水渠入汾口人工濕地、汾東污水處理廠,了解汾河治理、入汾口水污染治理、城鎮及農村污水處理等情況。
楊震充分肯定了山西在生態保護、污染治理和污水處理方面所做出的成績,并指出,山西要加強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做好再生水治理和補償,保障汾河生態流量,增強水生態系統功能穩定性;積極探索水生態系統棲息地與景觀文化的有機融合,實現生產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的統籌規劃。
29日,調研組一行赴臨汾實地考察濱河生態文化區,了解生態綠化建設和生態修復情況,感受生態區建設帶來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楊震指出,臨汾市曾被冠以“全球污染最嚴重城市”,經過近些年治山治水治氣治城,“去黑增綠”,將汾河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與人居環境改善、文化旅游業發展結合起來,重新展現了藍天、清水、綠樹、花草交相輝映的優美景觀,實現了“一泓清水入黃河”,彰顯了臨汾市委市政府“防污治污”的決心和“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其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
離開臨汾,調研組一行奔赴運城考察入黃支流汾河運城龍門和廟前國控監測斷面,了解斷面監測數據,水質變化情況以及“十四五規劃”目標設置等。
楊震指出,黃河運城段是汾河入黃前的最后一段,其水體質量直接反映了汾河整體綜合治理成效,要更加重視此段的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系統綜合保護,加強沿線生態濕地建設,固定泥沙凈化水體,在退出劣Ⅴ類水體的目標下,合理設置十四五規劃目標,早日實現一泓清水永續南流。
短短兩天時間,調研組通過召開座談會和實地考察的方式,深入了解了山西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實踐經驗及存在的問題,并對山西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提出了專業性、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
農工黨中央參政議政部副部長盧婧參加座談和調研。山西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山西省委會主委李思進,中共山西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滕德剛,農工黨山西省委會專職副主委、秘書長杜宏瑞陪同調研。(文字/參政議政部、攝影/山西省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