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成人3d动漫在线观看,亚洲国产中文成人久久综合,奶头好大摸着好爽免费视辉,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后寨涅蓜——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極度貧困村脫貧記

發布時間: 2020-10-19 09:56:16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肖亮升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給你看看后寨以前的房子。”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克長鄉后寨村,縣政協經濟人口環保聯誼和農業農村委主任黃海壯把手機遞到記者眼前:照片上是幾座破舊不堪的竹籬笆房子。

“后寨以前有多少這種房子?”

“幾乎全村都是。”

對話的地方是后寨村村部。

村部文化廣場內,“貧困人口脫貧倒計時”電子顯示牌上,距離最終脫貧日還剩“52天”的紅字格外醒目;村部四周,那些外墻貼瓷磚的樓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條可通車的水泥路,蜿蜒通向山外……

很難想象,眼前這個山村,走過了怎樣的涅蓜之路?

后寨的“活賬本”

地處桂滇黔三省區結合部的隆林,自然條件惡劣,石漠化面積大,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是廣西4個極度貧困縣之一。

后寨,是隆林的一個極度貧困村。

海拔1200多米的后寨,山高坡陡,溝谷縱橫,全村都是石山,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1畝。

惡劣的生存環境導致極度的貧困。2015年精準識別時,全村409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4戶,貧困發生率高達74%。

“以前逢年過節才能吃米飯,平時都是吃玉米。”

后寨村委會副主任馮光園說,2005年之前,他家買的大米都是給小孩吃,大人只能吃玉米。

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前,馮光園坦言“有些人家窮得連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買不起……你根本無法想象”。

楊廷益是后寨的村委會主任,1978年起開始任村文書,至今已擔任了42年村干部。今年63歲的他,是后寨的“活賬本”。

“20多年前,全村只有5座瓦房。”

全村不通路、不通水電,出村走羊腸小道;喝水全靠家庭水柜接雨水,或者到村邊的水井取水,住得遠的村民來回一趟要走兩個半小時……

不破樓蘭誓不還,敢教日月換新天。從2007年開始,隆林縣委、縣政府開展農村危舊房改造,用5年時間,讓后寨群眾都住上了磚瓦結構的穩固住房,樹皮房、茅草房成為了歷史。

圍繞脫貧攻堅,縣政協持續接力,一張藍圖繪到底,讓后寨舊貌換新顏——

2017年,5個屯通了水泥路;

2019年,實現屯屯通路;

2019年11月,實現集中安全飲水工程;

2020年,全村有了200多盞太陽能風力路燈;

村民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1000余元,達到如今的5000元以上……

走在后寨,目睹眼前景象,聽著后寨人的講述,有種穿越感。

產業扶貧的“后寨奇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扶貧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如何在自然條件惡劣的后寨村發展產業扶貧?這是隆林縣政協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經過深入調研和周密謀劃,一張因地制宜的產業扶貧大網在后寨鋪開——

發展202畝蜂糖李產業園,由致富帶頭人帶動包括9戶貧困戶在內的15戶農戶,在石頭縫里種“致富果”。目前果樹長勢良好,預計明年可掛果。按豐產期每畝產果1000斤,每斤10元計算,可收入200多萬元,貧困戶戶均可增收1萬元以上。

楊成金是龍保屯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他出門打零工掙錢養家。如今,他帶著7戶貧困戶一起種植蜂糖李,等明年掛果,光這一項就可收入3萬多元。

“終于看到了希望。”楊成金臉上的笑容,一如灑滿果園的陽光。

隆林縣政協從提案項目經費中拿出22萬元,支持后寨發展種桑養蠶,打造“脫貧奔康產業園”。目前已種植桑園302畝,通過引進企業承包產業園,帶動62戶貧困戶脫貧致富。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獲取土地租金的同時,還可參與桑園管護,每天獲取100元勞務費,目前已有1500人次領取勞務費。另外,農戶還散種了50多畝桑葉,獲取政府產業獎補,已脫貧貧困戶種5畝以上,最高可獲7500元,未脫貧貧困戶最高可獲1.5萬元。

李阿前是龍那屯二社的貧困戶,一家7口一直靠種玉米為生。今年丈夫去廣東打工,她和父母在家種桑養蠶,種桑葉25畝,建了120多平方米的蠶房。為了掌握養蠶技術,她還專程去河池宜州學習了兩周的養蠶技術,并到縣城參加了5天的養蠶培訓班。

“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開始養第一批蠶的李阿前,憧憬著美好未來。

在產業扶貧中,林下養殖具有“短平快”的優勢。但亂石叢生的后寨幾乎找不到完整的林地。怎么辦?

隆林縣政協通過“飛地模式”,在離后寨8公里外的爛灘村建設林下養雞場,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養雞場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由后寨負責場地和設備,廣西富鳳集團經營并負責雞苗、飼料和技術指導,雇用后寨的貧困戶務工,按照每天120元的標準給貧困戶發放勞務費。

目前,養雞場第一期建設面積1400平方米,總投資23萬元,由隆林縣政協從委員提案項目經費中拿出13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投資10萬元。第二期建設面積1.4萬平方米,投資375萬元,全部由東西部協作資金投入。

在隆林縣政協的鼎力幫扶下,后寨不僅實現了特色產業零突破,還形成了一條多樣化的扶貧產業鏈,堪稱“后寨奇跡”。

“從后寨翻天覆地的變化中,我真正感受到了黨的偉大!”楊廷益感慨地說。

把貧困群眾當親人

貧困戶家里情況如何?他們在哪務工?收入多少?黃海壯了如指掌。

作為駐村扶貧工作隊員,黃海壯與隆林縣政協派駐后寨村第一書記李塬入戶走訪,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是他們每天的日常工作。

為了后寨早日脫貧,隆林縣政協上下一盤棋,從主席到普通干部,人人都擼起袖子加油干。

隆林縣政協機關干部每人包干5戶貧困戶。針對貧困戶的脫貧進展情況,干部都要進行實時跟進,隨時掌握情況,做到了如指掌。

隆林縣政協主席黃子鋒一個月去三四次,帶領委員調研走訪,在村里現場辦公,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黃海壯幫扶的貧困戶楊德濟今年遇到了一個不小的困難:弟弟患病去世,弟媳改嫁,留下兩個小孩,加上他自己一個小孩,父母又都是智障人士,家庭壓力陡然增大。

為了解決楊德濟的家庭困難,黃海壯托人在附近鄉鎮的建筑工地給他們夫妻倆找了工作,夫妻倆的月收入有6000元。

“要把貧困群眾當親人一樣看待。”

在后寨扶貧這些年,黃海壯最大的感受就是扶貧工作成功與否,與扶貧干部的引導、服務作風關系很大。“因為群眾要看見實實在在的利益。”

截至目前,后寨的30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脫貧268戶,剩下36戶10月底可脫貧。

隆林縣政協用心用情的幫扶,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卡棒屯貧困戶楊志光一家住在離屯里500多米外的半山腰上。為了解決他家的實際困難,隆林縣政協花了不少心思,籌措資金給他家修入戶砂石路;扶貧干部上門指導他申領種桑產業獎補……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因為爺爺曾參加百色起義,今年56歲的楊志光對黨有著特殊感情,在他質樸的話語中,飽含著老區群眾對黨的無限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