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南川區大觀鎮中心衛生院、南川區人民醫院先后迎來一群特殊的訪客。來自陸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醫附一院、附二院,重慶市中醫院等醫院的醫療專家們云集于此,卻并非“會診”疑難雜癥,而是圍繞智慧醫療建設進行一場界別協商,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政協委員。
信息化如何為醫改賦能,打通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這是市政協醫衛界別委員們一直高度關注的課題。在南川的實地走訪,帶給大家驚喜連連:該區依托醫聯體建立起遠程診療系統,實施“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模式,有效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更建立起智慧醫療健康平臺,統一區級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民營醫院醫療健康數據標準,打通信息壁壘,實現跨區域、跨機構、跨系統的信息互通共享。
“構建衛生健康信息‘一張網’,實現遠程診療‘一鍵通’,推進智慧醫療‘一體化’,突破了制約醫療資源均等化的瓶頸!”委員們由衷贊道。
放眼全市,優質醫療服務資源絕對匱乏、信息化整體投入不足、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相關法律法規亟待完善等問題,依然是重慶智慧醫療發展的“硬傷”。怎樣以“互聯網+醫療健康”應用為重點,推動智慧醫療便民惠民落到實處?委員們立足“本行”,開啟現場“會診”模式:
在市政協委員、陸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外科主任肖穎彬看來,目前全市智慧醫療還處于信息化建設起步階段,“應有更高期許”。他建議,加強頂層設計,逐步推動從智慧醫院建設到智慧醫療產業發展、智能化健康服務的提升,更便捷地賦能醫療服務,不斷提升醫療品質。
“在信息共享中一定要注意保護隱私”,市政協委員、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羅小輯結合臨床工作實踐中的諸多思考,提議在加大檢查檢驗結果終端的移動化和繳費清單的移動支付力度等方面再下功夫,進一步優化人民群眾就醫流程,增強醫院便民服務能力。
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衛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實施《重慶市“智慧醫療”工作方案》,持續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持續探索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開發和智能化創新應用。
“認真做好重慶智慧醫療建設的‘十四五’規劃”,市政協副主席吳剛強調,要著力于智慧醫療、智慧服務和智慧管理,在患者服務的互聯網化、電子病歷的智能化、科研數據的一體化、醫院管理的精細化及醫聯體集團的開放互聯等方面進行前瞻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