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1月17日訊(記者 和海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近日,由民進中央、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辦的“2020·長江保護與發展論壇”在安徽合肥舉行,本次論壇以“聚焦綠色轉型和發展”為主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增強區域協同治理、自然生態環境修復、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大數據中心創建等議題匯智獻策,助推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促進美麗長江建設,使母親河永葆生機。
“2020·長江保護與發展論壇”在合肥召開。
加快長江生態修復治理 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
長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基因庫和生態安全屏障,長江大保護事關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與后世綿延。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促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同飲一江水,共繪九州圖。“樹立‘一盤棋’思想,對長江經濟帶發展進行統籌規劃,加強區域協同治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黃躍金表示,目前長江經濟帶各地區間的整體協商合作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應按照“十四五”規劃要求,從國家層面統籌協調流域管理事務,加強沿江各地在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方面的協調性,提高綜合執法力度。
做好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抓住水污染治理的“牛鼻子”。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朱曉東認為,推進沿江地區排污口整治,加強岸線生態修復,建立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等規范體系,圍繞沿江碼頭拆除與整治復綠、濱江生態廊道與森林濕地等不同類型,強化污染防治攻堅,推進沿江特色示范段建設。
四川瀘州,長江之水穿流而過。
愛護長江,保護長江,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勝景。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張波建議,補齊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的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增進當地百姓的生活獲得感與幸福感,同時協同推動岸線整治,深入開展生態保護,推動沿江環湖生態環境的建設以及河湖水域的生態恢復,“長江岸線美麗風貌已初步展現,為沿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設立長江上游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基金,支持長江上游環境污染治理、退田還湖、水域和植被恢復、濕地保護、水土保持等項目融資。”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叢林進一步表示,應建立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生態環境保護者在守住綠水青山的同時,能夠收獲“金山銀山”。
搭建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 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動長江經濟帶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實現經濟社會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林衛青表示,加快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建設,構建跨部門、跨行業、跨行政區域的流域生態環境動態監測體系,進行分區域觀測、全流域匯總、長時間跨度分析對比,合力打造沿江重大風險源、水源地水質測試、流域水資源調度等信息大數據共享平臺,高效應對水環境污染和環境風險。
“開展‘數字長江’建設在當前至關重要。”貴州理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楊崗營呼吁,創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空天地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實現長江全流域相關的國土資源數據、水利環境數據、農林作業數據、經濟社會發展數據等統一編碼,為長江水資源保護、大氣水體污染防治、產業布局規劃、交通航運治理、災害應急處理等提供大數據決策服務。
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相依相存,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實現高質量發展。馬鞍山市花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朱觀明表示,制定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準入清單,退出不適宜沿江布局、達不到環保排放和畝均產出標準的企業,推進沿江企業轉型升級,出臺搬遷補償、環保改造等政策和標準,明確搬遷舊址土地和閑置資產的依法依規利用,加快企業搬遷改造步伐。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破解‘化工圍江’難題。”江西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周楊明認為,應支持沿江園區申請產業轉型示范區與園區循環化改造等項目資金,爭取當地政府對“涉改”企業出臺減稅降費,同時探索各沿江園區差異化排污收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