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初冬的湖南岳陽臨湘市羊樓司鎮新屋村,鳥語果香,居民房錯落有致,健身器材一應俱全。“去年,合作社帶動周邊500余農戶進行山野菜及綠色有機蔬菜種植,并與全鎮1203戶農戶簽訂農產品回收協議,其中包含貧困戶524戶。”合作社負責人介紹,目前,村民不用外出打工,人均收入已超過3000元,生活其樂融融。
既保留了鄉村的景致和特色,又有了和城里小區一樣的宜居方便。岳陽市政協定點幫扶的新屋村,是該市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
2018年以來,岳陽市委、市政府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重要位置,多次提出,要一手抓農業產業化特色小鎮建設,一手抓農村“空心房”整治,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如何讓農村這片熱土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這是岳陽市政協主席徐新楚近年來經常思考的問題,也在該市政協的協商議題中多次出現。
激發鄉村振興動能
“促進‘三農’發展,關鍵在于有效推動資金、科技、人才、政策等現代農業生產要素向鄉村流動。”岳陽市政協將“強化生產要素供給,激發鄉村振興動能”作為今年的重點課題并開展專題協商。
調研組走訪了11家市直單位,實地調研了部分縣區和20多家農業企業,多次召開座談會,收集網上意見建議131條,書面征求了各縣市區政協和46位鄉鎮負責人的建議。調研組聚焦農業生產要素中的“地、錢、人、房、技、策”6大要素,針對主要問題和短板,深入基層開展調研。
針對農村土地沒有盤活、金融市場發育滯后、人才短缺嚴重等問題,調研組提出,有序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完善鄉村發展規劃、推進涉農資金整合、注重專業人才培養、實現全程全面農業機械化、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23條建議。
一方面是協商建議,另一方面,市政協通過助力脫貧攻堅,為增強鄉村的發展動能做出了重要貢獻。
“自立自強、辛勤勞作,你是大家的榜樣,等這些土雞長大了我幫你一起賣。”近日,徐新楚帶隊再次來到平江縣莊樓村開展走訪督導,得知曾經的結對貧困戶今年人均收入比2017年脫貧時翻番,倍感欣慰。
莊樓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在市政協和委員們的對口幫扶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胡皎然說,“以前雙親體弱多病,根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是政協的幫扶人員給了我力量”。在大家的共同扶持下,胡皎然開起了手工作坊。現在,家里不僅建起了兩層樓房,還買了小轎車。
“我以前住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的黃泥巴房子,窗戶用紙糊著,一遇到刮風下雨就十分危險。”搬進新房已有2年多,村民胡跨龍對過去的住房仍記憶猶新。駐村幫扶隊隊長李偉介紹:莊樓村已告別了危房時代,村民們都喝上了放心水。我們還引進了光伏發電和油茶林等產業扶貧項目,為全村帶來收益10萬多元,隨著這兩個項目的成熟,今后每年預計增收15萬元以上。
全市政協委員通過“一對一”的方式,共資助貧困學生1123人;全市126家委員企業采取“公司+產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與1117戶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幫助幫扶對象年人均增收2400元;企業家委員通過吸納就業、介紹務工等方式,幫助2428名貧困勞力找到就業崗位。
今年以來,按照省政協鞏固脫貧成果“萬戶幫扶”行動部署,全市政協系統將2444名省市縣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按照“1名企業委員+1名職務委員+1名機關干部或1名駐地委員”原則,組成723個鞏固脫貧成果幫扶小組,全面開展組隊、疊加幫扶行動,在前兩年委員“三個一”幫扶取得豐碩成果基礎上,今年又捐款捐物131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86人,解決貧困群眾就業278人。
讓鄉村“美”起來
走進長江岸邊的云溪區陸城鎮白泥湖村,整潔的村道兩旁郁郁蔥蔥,疏浚一新的塘壩溝渠水流潺潺、清澈見底……
該村是市政協集中攻堅聯點村。去年年初,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主任田軍率隊入駐。僅半年,白泥湖村拆除“空心房”及偏雜屋、棚亭142戶,植樹18700株,清理溝渠13000米、塘壩21口,改造衛生廁所501個……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去年年初,岳陽市吹響了“空心房”整治和村莊清潔行動集中攻堅集結號。市委、市政府、市政協聯合印發的市政協2019年度調研協商監督工作計劃中,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列為重點調研協商監督課題。調研組重點總結了該市全面深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成績,探索了鞏固集中整治成果的長效機制。
調研報告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提出了完善法規文件體系,構建共建共享格局,抓生態空間秀美、生活空間宜居、生產空間高效等6個方面的對策建議,成為市委、市政府抓好這項工作的重要決策參考。
同時,市政協積極開展“投身集中攻堅、助力鄉村振興”主題活動。活動中,民建岳陽市委會提交的《加快農村“空心房”整治,推進我市鄉村振興》《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等調研成果被民建省委會采納;九三學社市委會提交的“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建議”被列為市政協重點提案。
鄉村美了,隨之而來的是如何以文明鄉風滋養鄉村之“魂”。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重要標志。
岳陽最為人們熟知的,是洞庭湖邊的岳陽樓,北宋范仲淹寫的《岳陽樓記》使這里名揚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文化已深入每位岳陽政協人。
今年年初,市政協著手“憂樂連萬家有事好商量”基層協商品牌的打造與建設,組織發動縣市區政協、鄉街聯絡辦、委員工作室和住地政協委員,圍繞人民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選取“站位高、切口小、內容實、關聯廣”的民生議題展開協商,將人民政協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參與基層治理的效能,推動了“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在基層落地生根。
“深入群眾‘收卷子’、精心遴選‘定調子’、雙向溝通‘對路子’、現場協商‘開方子’、強化辦理‘結果子’”,岳陽臨湘市政協探索出“五子登科”簡易協商模式。目前,這個模式在岳陽已全面推廣開來,并成為助力岳陽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有效推手。
“鎮政府的中心廣場建于2005年,面積不大,因年久失修,地面不平整了,籃球架也陳舊了。附近的村民都在這里休閑,一到傍晚,大媽們就要跟小伙兒搶地盤。”
臨湘市政協辦公室副主任劉澤恩翻開工作日志說,“今年4月份,臨湘市政協委員龐支農向我們上報了這條信息。”“4月22日,由李征雷副主席帶領政協委員,會同鎮政府分管負責人和村民們,實地察看了廣場現狀,聽取了村民意見,并在現場召開了一次簡易協商。”
“羊樓司鎮分管文教的副鎮長,當即表態召開鎮政府黨委會議,研究啟動群眾體育活動中心廣場項目建設。8月底就已經完成了地面平整工作,還添置了新的籃球架。”“現在的中心廣場面積擴大了一倍,文體器材修繕一新,大媽、小伙們再也不用搶地盤啦!”
在平江縣莊樓村,村里經過友好集中協商,成立了紅白理事會,修建了公墓。在紅白理事會的宣傳教育引導下,公墓配套的議事堂成為村民辦喪事的首選,禁燃禁放、喪事簡辦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