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時間回撥到2020年年初疫情初起之時,北京大部分醫院普通門診停診,除骨折等緊急情況外,大部分還開放的醫院只接收新冠肺炎感染者。這雖然是出于保護患者防止進一步擴大感染,但也造成了一些慢病患者拿不到藥,一些頭疼腦熱的患者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是新冠肺炎,同時海外也有眾多同胞同樣面臨這種困境。
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迅速反應,打造了海外僑胞在線問醫服務平臺,創建了心理咨詢、政策解讀、翻譯服務、法律咨詢等服務熱線,海淀第六綜合支社社員的張貝鋒成為參與服務工作的專家之一。通過在線提供義診平臺的方式,指導慢病患者如何用藥,如何自行初步判斷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緊急情況如何快速就醫,在線咨詢平臺解了燃眉之急,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光是新冠肺炎的初步自診標準張貝鋒大概就重復了不下百遍。“充分展示了一個醫務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以及心憂袍澤、救死扶傷的崇高情懷。”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專門發來感謝信,對參與此項工作的專家表示由衷感謝。
當時,九三學社王選關懷基金會也在第一時間迅速成立了馳援武漢的專項基金,得到廣大社員和社員企業的大力支持,在極短時間內便籌措到大量資金,張貝鋒也無私解囊。但那時,全世界防疫物資空前緊張,“資金換物資”談何容易。于是張貝鋒利用自己的工作條件,幫助基金會協調物資,籌措到一批寶貴的防疫物資運往武漢。武漢封城,物資運輸通道同樣受阻,張貝鋒又實時跟蹤物資運輸情況,直到接到接收醫院的回函,才松一口氣。
不知疲倦的張貝鋒還參加了社區防控值守工作——當時,大部分社區都盡可能不安排醫務工作者參加值守,希望為他們爭取寶貴的時間用來休息。但不知有多少像張貝鋒這樣的一線醫務工作者,又“固執”地走上值守崗位,不肯放松疫情防控的每一個環節。
然而,這些只是張貝鋒工作的“冰山一角”。張貝鋒的專業是大數據分析處理,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張貝鋒所在醫院與火神山醫院結為對口援建醫院,為火神山醫院接收的患者繪制Timeline數據,以便一線醫生診斷處置。Timeline作用雖然重要,但從生命體征到檢查醫囑,其背后的數據量也極大,并且每一個患者都不容片刻耽誤。可以說這個“時間線”,就是患者的“生死線”。那段時間,不知道有多少像張貝鋒這樣的專業分析人員日夜奮戰,及時向一線提供可視化數據信息,為前線救治提供支撐,同心協力挽救生命。
防護工作做得再好,在一線工作畢竟存在風險。張貝鋒家人也會擔心,但他們從來不表露,只是默默關心支持。關于風險,“我自己是有思想準備的,我能做的,就是盡量做好防護,提高免疫力。”張貝鋒平靜得就像在說別人的事。其實作為醫務工作者,關于自己的生死,大概早就設想了千萬遍,能夠平靜以對。而面對患者的生死,張貝鋒坦言“沖擊是很大的”。疫情初期,全社會的期待,不斷傳來的壞消息,無窮無盡的工作,隨時降臨的風險,這些壓力都壓在醫務工作者的心里,許多人心理防線瀕臨崩潰,但他們就這樣負重前行。大概是見多了生死,對榮譽,他們看得極輕。談到近期的社中央抗疫表彰工作,因為組織材料時不了解情況,表彰名單中沒有張貝鋒的名字,如果不是收到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發來的榮譽證書和感謝信,我們甚至不知道張貝鋒所做的這一切。談及此,剛剛還對專業侃侃而談的張貝鋒一下子緊張到結巴,他說:“只是盡力做好分內的工作,無所謂表彰不表彰,真的不是很重要。”我們相信,在九三社員中,還有眾多的“張貝鋒”,默默地為我們負重前行,而不關心是否得到榮譽和表彰。
因為疫情,張貝鋒與自己的偶像鐘南山院士有不少工作上的接觸:與鐘南山院士等專家對接,提供分析數據。交流雖然密切,但除了數據還是數據,郵件往來中,張貝鋒甚至沒有時間提一句“我是您的粉絲”。“我充分相信鐘南山院士的判斷,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們還在上學,還沒有機會參加一線的戰斗,但那時候我就希望,自己也成為鐘南山那樣的人。”張貝鋒說。
雖然是鐘南山的“鐵粉”,但談到疫情初期,社會上一些對以鐘南山為代表的醫務人員的非議,張貝鋒卻顯得冷靜客觀。他說就好比路燈,從遠處看過去,它是一根柱子,從下面往上看,它是一個光球,從上面往下看,可能又是一個光環。疫情也是如此,那時我們還不了解它的全貌,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自然不同。“不管別人怎么說,我自己會給我們國家的疫情應對打100分。”“當然我們還會繼續不斷提高處置應對能力,如果下一次大災再來,我們一定會更早引入大數據分析,爭取更多時間”。
不僅“追星”,疫情之外的張貝鋒其實也只是一個富有朝氣的普通的青年社員,會因為支社的活動積極設計創新,會為組織的參政議政工作提供數據支持,會為沒有足夠時間寫信息感到苦惱。張貝鋒的組織關系隨著他的工作調動從外地轉來海淀第六綜合支社也沒多長時間,但談起支社的活動和“小伙伴”來卻如數家珍。張貝鋒說,與醫院的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相比,支社帶給他的感受更像家一樣。尤其是自己在疫情期間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支社搞臨終關懷工作的同仁早就給我們做過這方面輔導,精神上有所準備”。人間煙火氣,最撫世人心。疫情讓我們見識了太多生死,愿九三學社這個大家庭,成就更多張貝鋒這樣的赤子仁醫。(通訊員 孔瑤竹 九三學社北京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