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自四川省“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大竹縣政協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著力彰顯人民政協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全力打造“有事來協商?商量好辦事”平臺,踐行凝心聚力、決策咨詢、協商民主、國家治理一線思維,將“微協商”從機關會議室搬到了工業園區、小區院落等議題發生或涉及的一線現場,奮力打通協商民主“最后一公里”,有效助力基層治理。
開在一線的“微協商”
近日,一場由大竹縣政協組織的、縣人民政府提請的“微協商”活動在大竹縣醫院新院區規劃所在地——一處位于白塔街道打圍區域的空地上舉行。當天,大竹縣的政協委員、街道社區群眾代表以及大竹縣城鄉規劃編制中心、生態環境局等部門負責人在此就對大竹縣人民醫院白塔院區選址及規劃方案進行了現場探討,傾聽群眾聲音,優化建設方案。
大竹縣政協委員薛友明建議,設計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富”規劃、有品質,統籌考慮不斷滿足康養結合、臨終關懷等百姓需求,為現代化智慧醫院遠景規劃發展預留空間,建議醫院用地按200畝統籌,便于統一規劃、統一設計。
生態環境局的專家陳小麗最關心環保問題。她提出,環境保護要嚴格落實“三同時”制度,多方征求和尊重群眾意見,規劃建設醫療廢水預處理系統、醫療廢物暫存設施,防止醫院建成后可能帶來的污水、廢氣、醫療垃圾等影響周邊環境。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出智出力,建議提出了一條又一條,協商現場氣氛十分熱烈。針對大家提出的問題,大竹縣城鄉規劃編制中心等部門進行了一一回應,表示將綜合考慮大家的意見建議。
“白塔院區的建設事關群眾生命健康,這是與群眾息息相關的大事,需要他們自己做決定。”負責此次活動的縣政協副主席謝庭均表示:“這次活動的效果非常好,我們聽到了群眾的聲音,了解到了群眾的真實需求,白塔院區的建設方案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提升。”
身赴一線的“微協商”
自開展“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試點工作以來,大竹縣政協踐行一線思維,將協商陣地前移到議題發生地、社區、企業等一線區域,推動政協協商進一步向鄉鎮、街道、社區延伸。把協商搬到群眾身邊,開在一線,把共識凝聚在一線,把問題解決在一線,委員作用發揮在一線,有效促進了成果轉化。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竹縣香椿大量滯銷。大竹縣政協圍繞“破解香椿滯銷難題”開展小微協商,走村串戶,開展調研,搜集民眾意見,采取分管副縣長直播帶貨、“線上線下”精準發力、發出“以購代扶”倡議書等措施,有效解決了5萬余種植戶的香椿滯銷難題。
大竹縣政協主席曾偉表示,在“微協商”活動中,大竹縣政協設置自由互動對話環節,協商各方在有序協商中互動交流,讓民主協商的過程成為思想引領、政策宣傳、釋疑解惑、凝聚力量的過程,有效解決群眾最為關切的教育、醫療等訴求,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切實把群眾的思想統一到縣委政府決策部署上來。
為適應新時代人民政協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在達州市政協的指導和縣委高度重視下,大竹縣政協在全縣設立了13個片區政協聯絡工作委員會,并配備了聯絡工委主任,為推動全縣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為了延伸政協工作觸角,大竹縣政協搭建“1+13+2+N”協商平臺,即1個縣級固定協商平臺,13個鄉鎮(街道)片區協商議事室,2個政協委員工作室,N個流動協商平臺,在基層群眾中營造出民主協商的良好氛圍,從而將制度優勢更好轉變為社會治理效能,凸顯“微協商”大作用成效。(通訊員 張建 王生紅 四川省大竹縣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