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月21日,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種業首次單獨成段表述,并且使用了“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標題。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了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要打好種業翻身仗,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爸袊Z主要用中國種”,種業“破卡”刻不容緩。2021年全國兩會進入倒計時,全國政協常委溫思美帶來一份《關于做強做大我國種業的提案》。溫思美在提案中指出,目前我國農作物種業育種創新和種業經營方面均存在明顯短板,并就現存問題提出“落實和完善種質資源從業人員的相關待遇政策,加大優勢科研單位和優勢團隊的研發投入”等建議。
全國政協常委溫思美
原文如下: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2018年4月習總書記在視察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時強調,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再一次強調,要解決好種子問題,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然而,目前我國農作物種業育種創新和種業經營方面均存在明顯的短板。具體表現在:
1.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創新利用不足。資源是育種的核心與基礎。目前我們已開始重視農作物的種質資源收集保存,但在資源的鑒定評價與創新利用方面,因缺乏長期穩定經費支持,導致很多優異資源或基因尚未挖掘出來供育種創新應用。
2.種業科技隊伍不穩定。由于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評價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屬于耗時費力的基礎性、公益性工作,不易出大成果和發表高水平論文,更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按照現行的科研評價機制,種業科技人員往往晉升難,待遇偏低,導致高水平的人員引不進或留不住,研發隊伍不穩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種質資源學科的發展。
3.現代高效的生物育種技術體系尚未建立。盡管在部分農作物育種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總體來看,我國育種技術還主要是傳統技術,不僅育種規模小,而且效率低,取得突破性成果難,現代高效的生物育種技術體系尚未建立。
4.種子企業實力弱。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從國家到省都對種企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但種子企業的發展似乎并未達到預期,目前依然是經營規模小、實力弱,既無資源、也無技術,更缺人才。
5.農作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急待加強。目前種業市場存在品種多、亂、雜,低水平重復與冒用套用的品種多,導致企業不愿投入做原創性研發,都愿意從事模仿、簡單改良或直接冒用,從而影響行業的科技進步。
建議:
1.設立長期穩定的農業生物種質資源研發專項,構建持續穩定的研發與共享體系。加大對國內外農業生物資源的收集保存、鑒定評價和創新利用的研發力度,尤其是重點加大重要種質資源的深度鑒評、優異基因挖掘,防止國內關鍵資源與優異基因的外流,確保農作物育種發展不被卡脖子;建設和完善農業生物種質資源的信息共享平臺,構建完善的資源共享機制。
2. 落實和完善種質資源從業人員的相關待遇政策,加大優勢科研單位和優勢團隊的研發投入。重建有利于種質資源從業技術人員隊伍穩定和激勵創新的評價體系;加大對優勢科研單位和優勢團隊持續穩定的研發資金投入,尤其是加大科研院所等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主體的研發投入。
3.設立農作物現代高效育種體系研發專項資金。隨著分子生物學新技術的突飛猛進發展,建議設立農作物現代高效育種體系研發專項,加大育種新技術體系的研發,構建全基因組選擇、轉基因、基因編輯、生物組學大數據等新技術為核心的現代高效、精準育種技術新體系。同時加快推進衍生性派生品種EDV制度(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的實施。倒逼研發人員在資源材料與育種技術創新方面上下功夫,促進種業的創新。
4.從政策層面探索建立有利于科企緊密合作的體制機制。在目前農業種企總體實力弱小情況下,可參照溫氏集團與華南農大的科企合作模式,構建好政府參與、以股份為紐帶、利益捆綁的政-科-企-專家四方緊密合作的種業集團,并從政策層面上給予進入企業開展合作研發的科技人員松綁。
5.進一步加大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宣傳,構建全產業鏈、高效順暢的產-供-銷體系,通過后端產品拉前端種業,推動種業與產業的高效發展。
推薦閱讀:
疫情下留學生陷困境?致公黨中央支招回國就學就業 | 建言中國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