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是城市與區域發展的基石,如何抓住新一輪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日前,長春市政協常委會會議圍繞“優化新基建產業布局,助推長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進行專題議政,副市長王海英到會聽取意見建議并與市政協常委、委員互動交流。
“優化新基建產業布局,助推長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長春市政協2021年協商計劃的重點協商議題。今年年初以來,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專家進行了專題調研,廣泛了解情況,梳理存在問題。
今年,長春市計劃實施新基建“761”工程近千個,總投資突破萬億元。雖然新基建蓬勃建設,但在鄧永旺委員看來,長春市的新基建應用場景依然開發不足,與制造業融合不足,推廣應用的政策支持不足,專業技術人才較為缺乏。“應圍繞數字長春建設,構建制造新生態。”鄧永旺建議,創建產學研創新合作平臺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平臺;建立“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和產業人才培養機制;支持新基建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航空航天產業融合發展;加強政策供給支持應用場景建設,探索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產業協同新模式。
“新基建被看作帶動經濟新一輪增長的‘催化劑’,而大數據中心則是新基建的根本。”杜娟委員建議,推動長春市數據中心建設,建立統一指揮平臺;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進專業信息化人才,明確數據中心建設運營戰略。
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工業互聯網日益成為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關鍵支撐。長春以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推進工業互聯網項目為突破口,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創新,工業互聯網建設在某些細分領域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績。
陳海濤委員認為,長春市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平臺建設仍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他建議,加大政府政策引導力度,做好產業規劃與布局,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平臺生態當中來;促進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提供商與制造業企業的對接合作,通過數字化轉型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建立并完善相關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和激勵機制;建設工業互聯網配套產業。
2020年,衛星互聯網首次被納入“新基建”范疇。近年來,吉林省航天信息產業的發展成為新基建的強大驅動力之一。
“圍繞吉林省航天信息產業發展規劃,鼓勵衛星遙感、北斗導航、GIS等空間信息產業向中下游聚焦,打造有長春特色的航天信息產業文化名片,對吉林新基建和航天信息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鄭金爽委員建議,應建立以吉林省為中心,覆蓋東北地區,輻射全國的衛星遙感數據產業基地,建立地球空間信息應用產業基地,地球空間信息跨域創新基地,建立有吉林特色的衛星遙感產業文化。
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是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典型特征,而新基建也將為中國汽車和出行行業帶來新機遇。滕星均委員提出,應加強新能源核心零部件技術的創新攻堅和產業布局;加快智能網聯產品的創新發展;建設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融合發展示范區。
王茹委員建議,支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以“制造業+”提升全產業鏈,加快以現代化高新技術賦能裝備制造業基礎能力,培育壯大支持新發展階段長春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發力點,加快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優化我市主城區產業空間布局,補齊城市西北區域產業發展板塊短板。
市政協主席綦遠方表示,新基建涉及的主要領域中,都與長春市的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緊密相關,理應成為長春制造業發展的新思維和研究布局的重點領域。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要在增強協商質效、匯聚各方力量、凝聚發展共識等方面多下功夫,在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