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月10日訊 (記者 李培剛)冰雪之約,已進入沖刺倒計時,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即將舉辦,場館設施是舉辦冬奧會的基礎,按照“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今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場館既要確保功能需求,又要加強成本控制,北京冬奧會將臨建視為重中之重。正北京市十三屆五次會議上,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延慶場館群運行副秘書長,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運行秘書長柳千訓帶來一份《關于做好冬奧場館臨建設施可持續利用的提案》,柳千訓認為,臨時設施符合節儉辦賽理念,且各種審批手續、行業規范標準也較永久性設施來說相對簡單易行,臨時設施可節省大量資金、人力和時間,他建議要堅持實事求是,必要臨建可轉為永建。
首鋼滑雪大跳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柳千訓介紹,臨時設施不是永久設施的附屬,也不是對永久性設施的查漏補缺,而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工作體系,是冬奧會賽事承辦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用途上看,臨建主要包括直接服務于競賽組織的臨時設施,比如臨時比賽場地、防護設施、場地照明等。還有一類是為賽事運行進行保障的設施,比如臨時坐席、臨時廁所、臨時場站等。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冬奧運會臨時設施主要位于競速結束區和競技結束區,主要用236個集裝箱像搭積木一樣,組成2.3萬平方米的臨時建筑。
柳千訓認為使用臨建設施有三點好處。一是節儉。臨時設施符合節儉辦賽理念,且各種審批手續、行業規范標準也較永久性設施來說相對簡單易行,因此,臨時設施可節省大量資金、人力和時間。二是方便利用。冬奧會設施屬于密集型的建設項目,前期對很多設施賽后利用的設想很難保證完善和周全,多使用臨建能為城市未來的發展預留余地。三是符合國際奧委會的期待。國際奧委會希望組委會把能做臨時設施的全部做成臨時設施,保證賽事核心需求即可。
臨時設施如何做好賽后利用,柳千訓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堅持綠色理念,落實可持續指南要求
根據北京 《2022 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臨時場館與基礎設施可持續性指南》要求,在設計、制作與安裝、運行、拆除與回收、賽后恢復等全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及地方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通過明確可持續性要求與流程,推進實施一系列綠色、節約、創新的可持續性措施,實現臨時設施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和廢物產生量最小化。
二、堅持節儉辦賽,做到拆除和回用結合
一是拆除前做好施工交底。按照合理的拆除順序和工藝拆除材料、構件、模塊等,使其符合回收再利用的完整度要求,提高廢物回收利用率。二是做好回收利用。租賃的臨時設施由合同商負責回收和再利用,經適當修整即可再利用的拆卸物應采取捐贈、售賣等形式進行再利用,不能直接利用的拆卸物可采取再循環方式制成再生材料,可降解、可堆肥的拆卸物實施堆肥處理。三是做好場地和生態恢復。對拆除完場地遺留的鉆孔、洞、釘眼進行封堵和表面修復,以不改變原有植被類型為原則開展賽后生態恢復,確保被占用的生態系統及時得到修復,可能情況下,相關部門對臨時設施占地修復后的生態環境進行5-10 年的持續監測,分析恢復效果,及時完善修復方案。
三、堅持實事求是,必要臨建可轉為永建
根據 《2022 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臨時場館與基礎設施可持續性指南》要求,北京冬奧會賽后可以留在場館繼續有效使用的臨時設施,可以作為場館的常備設施使用。特別是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必要的臨建轉為永建具有以下幾點必要性:一是有助于節減成本。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部分臨建建設難度大,拆除難度也非常大,必要的臨建留存能夠節省拆除的經費,以及拆除后運輸、再處理的經費。二是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留下必要的不可再利用的臨建設施,避免拆除后作為垃圾處理,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三是有助于場館賽后可持續發展。場館是冬奧會重要的遺產,實現場館的可持續發展是奧運會重要課題,舉世矚目。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賽后將成為一筆珍貴的冬奧遺產,努力打造國際冰雪賽事舉辦地、國家隊訓練基地、大眾戶外運動體驗基地和休閑旅游度假勝地。舉辦這些賽事,需要必要的設施,冬奧會留下的臨建就是非常必要的組成部分,能夠與賽后利用無縫銜接。建議由業主單位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必要留下的臨建設施具體有哪些,賽后如何繼續使用,為賽后可持續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保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