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普通的雞蛋擺上加工設備,開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刀具根據編程,在薄薄的蛋殼上旋刻著一圈圈花紋,一個被雕成美麗花卉圖案的“文創雞蛋”破殼而出。“成了!”一旁觀摩的中小學生驚奇不已,而操作這個項目的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控專業應屆畢業生錢同學心里也十分有成就感。蘇信·精雕學院是學校與北京精雕集團合作的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先后獲評教育部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培養中心等榮譽稱號。
這所具有近70年辦學歷史的老牌職教名校與世界500強企業深度合作,聯手深耕職業教育,讓“工匠精神”在人心中播種、萌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越來越多的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愛職業教育,選擇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才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而這正是我們興辦職業教育的初心?!睂W校黨委書記席海濤說。
智能制造,讓機械加工變得生動有趣
小小的“蛋雕”對于最初體驗精雕工作的同學們來說并不容易。雞蛋形狀多樣,殼薄易碎。每當同學們感到無從下手時,項目培訓師都會在一旁耐心講解。設計的圖案不能過密、在雕刻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調試設備參數……諸如此類的小細節,錢同學都諳熟于心。對她來說,這個“有滋有味”的活動帶給她的不僅是一門手藝,更是一顆“工匠心”。
蘇信·精雕學院的構架就在于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科學精神、實踐創新等核心素養為主線,通過虛實結合的體驗項目的構建,讓原本枯燥的機械加工變得“有滋有味”,使學生在實踐中開闊眼界、培育工匠精神,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專業熱情及創造力。
在5月啟動的“探索智能制造,傳承匠心匠藝”智能制造體驗活動中,62名同學參與其中。作為學校今年職業教育活動周的重要內容之一,智能制造體驗活動圍繞“技能成才,強國有我”主題,分為主題報告、基地參觀、項目體驗三大板塊。專題報告向同學們展示了國內外智能制造產業最新技術及發展趨勢。同學們參觀了智能制造基地、虛擬仿真漫游實訓基地,觀摩了五軸加工蛋雕等內容,并以分組體驗的形式,親身參與魯班鎖模型裝配等項目。
參與活動的同學們都對這些“不一樣的”趣味職業教育給予“好評”。在智能工程學院負責人看來,職業體驗的內容貼近生活,形式多樣,也很好地說明了職業教育本身就是有吸引力的教育。
寓教于樂,讓無線電測向運動加上“思政之翅”
手持無線電“智跑”,無線電測向比賽是很多學生熱衷的競技項目。這是一場和電波之間的“捉迷藏”。競賽中,學生通過徒步運動的方式,運用無線電測向接收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尋找到若干個隱蔽的“永不消逝的電波”。
競賽活動中,大學生不僅要依靠扎實的無線電知識敏銳捕捉信號,還要飛速地奔跑以最快時間趕到無線電電臺的位置。為此,大二學生汪同學經常在課余生活中練習長跑。與常規比賽不同的是,在進入競賽區域前,她需要正確回答相應的思政問題,才能獲得對應的無線電臺編號。
一般來說,一場比賽有6臺無線電電臺。一號電臺向外發送的是由5個長音、1個短音構成的波段,二號電臺則是5個長音、2個短音……依次類推,一直到六號電臺。如果回答不正確,汪同學就沒有辦法找到相應的電臺。
2020年以來,學校在運動上加入思政知識答題,彰顯出濃濃的“思政味”。通過開展黨史知識教育等,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形成示范帶頭作用,解決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不足、手段單一等問題。
項目實施以來,學校7個二級學院成立無線電測向社團7個、組建無線電測向隊14支。兩年來,學校組織多次無線電測向訓練和六輪聯賽,共有1763名同學,7713人次參與活動,影響力逐年增加。
打開校門,讓優質教育資源更多惠及社會
無線電測向一直是學校的傳統特色項目,曾數十次獲得國際國內各大比賽獎牌。學校牽頭舉辦第五屆無錫市中小學生無線電測向比賽。來自無錫全市的45支代表隊、近480名運動員參賽,參賽隊伍數量和參賽人數均為歷屆最高。學校無線電測向基地還組織師生到無錫市錢橋中心小學,為學生們提供每周兩次“5+2”課后延時服務,開展社團活動。校長表示,無線電測向既包含室內科技制作,又有室外鍛煉和探險元素,還能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適合孩子的職業教育啟蒙項目。
針對中小學生特點,蘇信·精雕學院設置了“精雕之技”“空中衛士無人機”等核心項目,可以讓年齡較小的同學們親身體驗智能制造之技、之藝、之美。此外,他們與無錫的多所中小學開展“沉浸式”公益智能制造職業體驗活動。近一年來,已累計接待近2000名中小學生,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增強了孩子們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樹立“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理念。同時,基地還開展職業技能啟蒙與職業文化熏陶。
通過競技中的思政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形成的優質職教資源向社會開放,向中小學延伸,學校人才培養的特色逐漸形成。在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職業教育魅力的同時,“蘇信模式”也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