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專線通到家門口,進城、到鎮上都方便了,30多公里路程,一個上午能跑兩個來回,而且車費還便宜。”6月14日,樂山市沙灣區踏水鎮鐵寨村的胡太光和鄰居聊起沙(灣)踏(水)客運專線延伸后帶來的可喜變化,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2019年底,在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中,原碧山鄉整建制合并到踏水鎮,部分村和組也進行了合并,但客運專線卻沒有根據合并后的村組進行調整和延伸,導致柏林、涼水、鐵寨等村的5800多名群眾進城或到鎮上辦事時,要打“摩的”(摩托車)或步行5公里到碧山社區車站才能坐上車。
去年底,踏水鎮政協工作聯絡站在走村串戶收集“有事來協商”議題時,了解到村民的這一訴求后,決定圍繞“解決碧山片區村民進城到鎮交通難問題”開展小微協商。在組織村民代表、鄉賢和下沉的區政協委員等進行實地調研后,聯絡站開展協商活動,提出的調整優化沙踏路客運專線、增加客運班次等意見建議被鎮黨委政府采納。
鎮黨委書記、鎮長與區交通運輸部門對接后,交通運輸部門充分吸收聯絡站協商意見,在組織專家調研后,對沙踏客運專線進行優化調整,將客運專線延伸至鐵寨和涼水一帶,形成了碧山集鎮至踏水集鎮的客運環線。同時,根據村民出行實際情況,每日增開8趟客運專線班次,有效解決碧山片區廣大群眾出行難問題,受到當地群眾交口稱贊。
“建言資政謀良策,幸福生活‘商’出來!”區政協主席陳為波介紹,2021年4月以來,區政協認真落實省、市政協要求,創新推進“有事來協商”工作,依托鎮(街道)政協工作聯絡站,建成“有事來協商”平臺26個,做到鄉鎮(街道)全覆蓋、村社有示范、界別有延伸、企業有依托。配強協商力量,推進領導力量、專委會力量、委員力量全部下沉協商平臺,構建了區政協領導包點指導、專委會對口聯系、市區委員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充分發揮平臺作用,緊扣黨政中心大事、改革發展要事、民生改善實事、社會治理難事,組織開展小微協商60多次,形成協商成果370多個,有效解決基層實際問題230多個,推動助發展、惠民生、聚共識、促和諧在終端見效,實現小切口大民生、小協商大力量。
“現在的自來水清冽甘甜,燒出的水無水垢,煮出的飯菜特別香,日子越過越甜蜜!”家住牛石鎮牛石社區朝山埂的蔣德文大爺,一臉幸福地說道。
去年底,牛石鎮政協工作聯絡站針對社區居民反映的洪水季節雨水滲入水源地,導致生活用水渾濁問題,及時召集協商議事會成員和居民代表等深入一線調研,并組織區級有關部門負責人和當地礦山企業業主等開展協商、形成共識,促進沿線2家礦山企業出資6萬元、每戶居民自籌400元用于購買水表及安裝,將社區200余戶居民的自來水管接入鎮上的主管網,從根本上解決了飲水安全問題。
“現在的農貿市場通風、干凈、整潔、衛生,宜于蔬菜保鮮、防腐、擺放,從源頭上杜絕了食品污染和交叉感染”“在安全的市場內、舒適的攤位上賣菜,再也不用日曬雨淋了,風濕病好多了”……仲夏時節,在嘉農鎮集鎮農貿市場,攤主和顧客對搬入新農貿市場一事議論紛紛,拍手叫好。
2019年,在樂山市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期間,嘉農鎮集鎮農貿市場因缺少消防通道且設施不齊全、攤位分區不合理等原因被責令拆除重建。市場拆除后,鎮政府雖組建了臨時農貿市場,但因臨近要道、條件差、商販多而成為馬路市場。“晴天塵土飛,雨天泥水濺,酷暑寒冬更是令人苦不堪言”“菜販們為爭攤位,每天凌晨3點就要起床占位置,吵架抓扯現象屢見不鮮”“臨時市場不好管理,防疫措施落實起來更難,我們為此沒少吃苦頭”……商戶、菜販、顧客及社區干部對馬路市場盡皆吐槽。
2020年底,新農貿市場建成后,因多種原因未能及時交付使用,群眾意見極大。針對群眾訴求,今年初,嘉農鎮政協工作聯絡站組織有關人員開展調研,在摸清農貿市場土地手續未完善、市場未通過有關部門驗收、工程款撥付不及時等癥結后,組織市區政協委員、相關利益方及居民代表等進行協商,達成“盡快完善土地手續和驗收資料”“驗收后盡快支付建設方資金”“科學劃分市場攤區”“科學制定市場管理辦法”“合理制定攤位收費標準”“全面完善市場基礎設施”等共識,并由鎮黨委政府交由相關單位落實,在1個月時間內有效解決了長達2年多的馬路市場問題。如今,在安全、舒適、衛生的市場內就業、買菜和交易,廣大商戶、攤販及居民直夸小微協商管用。
“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是人民政協的使命和職責所在,也是我們開展‘有事來協商’工作的目的。”陳為波表示,區政協將在提高平臺覆蓋率、加強機制建設、精準協商議題、開好商前調研、規范協商活動、促進成果轉化等方面下功夫,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著力解決廣大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充分彰顯人民政協制度優勢,為建設實力沙灣、幸福沙灣、活力沙灣、清朗沙灣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