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和“被尊重”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剛需,希望父母和孩子之間積極信任、密切配合,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心理斷乳”的人生關。
——————————
小C是一名初二女生,幾次在她們班上完心理課,她都站在我身邊等我,卻欲言又止。于是,我主動向她發出邀請到咨詢室來聊聊,她同意了。
來到咨詢室坐下,小C開始訴說:“老師,我覺得自己快撐不住了。家里人總是在爭吵,我媽特別強勢,從來不問我的意見就安排一切,最近我倆沖突特別厲害。這學期有兩科要小中考了,但我現在根本沒心思學習,一點兒也學不進去,甚至都不想來上學,因為不知道來了能干什么。”說著,眼淚已經撲簌簌地落下來。
我遞給她紙巾,安慰她:“小C,看得出來你有很多的委屈,跟媽媽相處也不順心。你別著急,慢慢說。”
小C點了點頭,哽咽著告訴我,她有一個恨不得給她安排好一切的媽媽,但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媽媽從來不跟她商量,也不征求她的意見。在家里,媽媽總是說:“小孩不需要隱私。”所以會翻她的日記,整理她的個人物品,甚至會翻她的手機看聊天記錄。對于她和小伙伴一起玩也限制得非常嚴格,以至于小C從來沒有獨自跟同學或朋友外出玩耍的機會。
小C說,她非常羨慕其他同學可以結伴出游,甚至在別的同學家留宿,自己從來沒有過這種體驗。小時候也就順從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小C越來越反感媽媽這樣的行為。在極力抗爭之下,媽媽有所收斂,不再去翻動小C房間里的東西,但其他方面依然很不尊重小C的意愿。比如,小C從小就被媽媽送去學習美術直到現在,但她真實的感受是,堅持上美術班僅僅是為了跟一個關系較好的同學聊聊天,對繪畫本身是無感的。再比如,媽媽還給小C報了編程課,聲稱要為小C培養個“愛好”,讓小C哭笑不得。小C告訴我:“我媽報這個‘編程課’都沒有跟我商量,強行培養這個我根本不愛的‘愛好’。”
小C的爸爸媽媽來自小縣城,都是通過高考脫穎而出又留京工作的高材生,因此對小C也寄予了厚望,甚至覺得小C如果考不上高中,無異于“讓家族蒙羞”,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目前,小C處在初二下學期,即將迎來地理和生物兩科中考,媽媽覺得小C成績不理想,每天少不了嘮叨和責怪。
當小C表現出對學習無動力時,媽媽就愈發暴躁,警告小C如果不想上學,就停學在家,承擔給父母做飯、打掃衛生等任務,還讓小C簽訂“服務協議”。小C表示可以接受,也給父母做了一頓晚飯,但第二天,父母又要求小C正常上學,之后一切還是照舊。小C覺得自己的每一次抗爭都這么不明不白,不了了之,一切還是老樣子,所以感到很沮喪。
聽小C訴說完,我問她:“小C,你說完這些感覺怎么樣?”
小C舒了一口氣,說:“輕松了很多。我從來沒跟誰這么完整地說過這么多,跟朋友也只是說一些片段,而且朋友其實也幫不了我什么,他們也都沒啥辦法。跟班主任,我也不想說,因為我在班主任眼里還算是個負責任的課代表,我不想破壞自己的形象。”
“小C,我感覺你真的蠻不容易的,在媽媽的‘高壓’之下,你因為花費了太多精力去做情緒上的對抗,所以感到沒有心思學習,但實際上,你仍希望維護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我感覺你其實非常想上進,也愿意努力實現媽媽的期待,對嗎?”
小C想了想,說:“我之前也想過要上一個不錯的高中,但現在覺得力不從心,所以覺得普通高中,甚至職高都可以接受。但我爸媽接受不了。”
我感覺小C心頭的那株小草終于頂掉了壓住自己的石頭,開始生機勃勃地舒展自己,盡管還很嬌嫩,但它還是想長高的。于是我問她:“是什么原因讓你降低了自己的目標呢?”
小C說:“其實沒有降低目標,我依然希望爭取最好的結果。只是現在感覺沒把握。其實,如果給我時間允許我慢慢思考和消化,我并不是學不會、學不好的,但我媽總是變著法兒地給我施加各種壓力,逼著我學,她一施壓,我頓時就沒了學習的狀態和心情。”
“小C,我能理解你的心情。過后我也會跟你的媽媽溝通,看看能否讓她也知道如何協助你來調整狀態。但關鍵還不在媽媽,而在于你能把心結打開,積極調整來應對當前的問題。”
小C點點頭。我接著問她:“你能理解媽媽的著急嗎?”
“我能理解。我考上高中這件事似乎對她更重要,她真的特別在乎,比我還在乎。”小C說。
“這說明什么呢?”我試著問她。
“說明她愛我唄。”小C聳聳肩,“其實細想想,我爸媽對我真的挺好的。”
“聽你這么說我挺開心的,為你的懂事點贊。但你只說對了一部分。”我笑著說,“媽媽比你還在乎考上高中這件事,說明是她有沒處理好的‘心結’,這是她該完成的‘功課’。但她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是覺得這件事是她掌控不了的,所以就格外焦慮,又把焦慮傳遞給了你。”
“的確是。”小C似乎有點驚喜。
“所以你的‘功課’是什么呢?”我問她。
“處理好情緒,好好學習。”小C說。
“嗯,你真棒。還有就是,盡量不被媽媽的情緒‘淹沒’。”我補充道。
小C使勁兒點了點頭,露出了輕松的笑容。
幾天后,我通過班主任老師了解到,小C最近狀態比較平穩,雖然還沒有明顯進步,但比之前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了不少,笑容也多了起來。
咨詢師感悟:
小C是青春期學生很典型的代表,自我意識開始萌發并迅速茁壯成長的他們,對獨立和被尊重有著極大的渴望,對爸媽越俎代庖的行為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抵抗。而習慣了以愛的名義為孩子安排一切的爸媽們也開始感受到“叛逆”,雖然也意識到孩子的改變,但看著依然略顯稚嫩的孩子,往往還會有各種顧慮,不敢真正放手。
就像小C的媽媽,在后面的溝通中,我了解到其實媽媽并不是對小C上高中有那么大的執念,只是“受不了孩子不努力”的樣態,擔心如果自己放低要求,孩子會“就坡下驢”,愈發不上進。因此,母女倆就這樣僵持著。當我跟媽媽解釋,“獨立”和“被尊重”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剛需,其實孩子需要的就是有安排自己學習和生活的部分主動權,并不是要自甘墮落的。現在的狀態是因為她把心理能量都用來跟家長做“情緒對抗”了,所以才無心學習。如果家長放開手,孩子可能會“趔趄”一段時間,但終究是能夠學會自己走的,這其實正是孩子和家長共同期待的結果。小C媽媽也認同了這一點。
青春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功課”,真心希望更多親子之間的積極信任、密切配合,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心理斷乳”的人生關。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