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小艷 通訊員 陳笑蔚 張東媛)近日,民盟青島市委會“海洋專家服務團”帶領20余名海洋科技專家越過跨海大橋,奔赴西海岸瑯琊鎮,為當地海洋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海洋科研一直是民盟青島市委會的傳統和特色,近1/10的盟員從事涉海專業,海洋科研、海洋產業方面的參政議政成果也層出不窮。”民盟青島市委會秘書長陳潔表示,秉持著如何將民盟青島市委會在海洋方面的力量匯聚起來,在服務社會方面做點好事、實事的初衷,民盟和青島市人社局共同成立了“海洋專家服務團”,初步打算在海洋科技轉化、智力咨詢、產業信息、科普教育等方面提供服務,讓海洋技術走進產業,走進鄉村振興,為青島海洋事業發展凝聚智慧、提供力量。
“這是‘瑯琊青1號’,出皮率高;這是‘參優1號’,抗病性好,可以從源頭避免濫用抗生素,利于食品安全。”在青島瑞滋集團的國家級刺參良種基地,企業負責人范瑞用撈起指肚大小的海參幼苗,向“海洋專家服務團”如數家珍,他介紹道,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科技含量密集、育種周期長,優秀苗種供不應求。
“我們所和瑯琊鎮是老朋友了,這兩個品種,黃海所都參與過培育。瑯琊鎮海洋用地的面積在青島也數得著,這是咱們最寶貴的財富。”服務團專家、民盟黃海所支部主委馬愛軍研究員笑著說這次來是“親上加親”。她建議,摸清瑯琊鎮海域養殖容量的“家底”,在保證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加快升級,重點發展藍色種業等含金量高的海洋產業,把大自然給人類的饋贈用好用足。
范瑞用介紹,刺參育種育苗對水質要求很高,氨氮、亞鹽、病原菌類都需要嚴格控制,對一線員工需求量大,但因為地處偏遠,第一年招進來六七個對口畢業生,第二年走得一個不剩,招才引才遠遠趕不上企業發展速度。
“人才方面,咱們可以談合作。如建立海產品深加工人才培養基地,學生可以在企業實踐,企業也有了招才渠道。”服務團專家、中國海洋大學食品工程學院侯虎教授表示,青島水產科研力量集中,如他所從事的海珍品深加工研究,在食品加工、海產品綜合利用和大健康領域都有不少科研成果,僅海參皂苷就有200多種化合物,產業化條件和經濟效益都不錯,但相關企業較少,只能“墻內開花墻外香”。除了人才,還可以和瑯琊鎮的龍頭企業在產業發展、科研攻關、項目平臺等方向開展合作,共同突破行業瓶頸。
在隨后進行的座談中,政府、企業、專家熱情高漲,積極討論。
“我們瑯琊鎮三面環海,可使用海域面積20萬畝,育苗育種、養殖、捕撈、海產品加工產業都比較發達。”瑯琊鎮工委統戰部副部長羅薇希望“民盟海洋專家服務團”和瑯琊鎮開展長期、持續的交流合作,為已有的行業開展技術助力,并利用信息密集、渠道暢通的優勢,和瑯琊鎮共同尋找新的產業發展方向。
服務團負責人、青島國際青年創客基地主任王可鋒介紹,未來,服務團將借助藍谷、瑯琊鎮、青島海洋技師學院等平臺,開展海洋企業服務、海洋企業扶持、海洋創業教育“三支持服務”,為海洋科技和城市創新搭建一座“跨海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