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我們不用擔心農田澆不上水,排不出澇了,今年的糧食生產肯定有保障。”看到農田水利疏通工程全面開展,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柳疃鎮西陳村的群眾心里樂開了花。
開展農田水利溝渠疏通工程,是昌邑市落實委員建議,全力解決部分農田旱不能澆、澇不能排問題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該市部分農田溝渠被垃圾堵塞、填平,導致間斷性淤塞,灌溉和排澇功能喪失。去年,該市因農田排澇不暢,直接造成6600余畝玉米絕產。
“溝渠上下游在原有設施基礎上進行疏浚,全面清淤,把農田溝渠‘毛細血管網’打通,就能提升排澇抗旱能力,極大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從事農業生產多年,擁有200畝糧種基地的政協委員楊召強,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報了《修復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刻不容緩》的社情民意信息,建議在全市范圍內疏通農田水利溝渠,修復水利閘門、涵洞,全面解決農田用水、排水難題,保障糧食生產。
昌邑市政協充分發揮社情民意“直通車”作用,經專委會研究后,將信息報到市政府,轉交有關職能部門辦理。該市農業農村局、水利局作為建議主辦單位,認真研究落實委員意見,充分利用春季良好時機,全面開展農田水利溝渠疏通工程,清除涵管雜物,疏通淤泥堵塞,清理占用溝渠,修復損壞閘門,讓農田水利設施重新暢通起來,確保旱能澆、澇能排。截至目前,已清理干支渠321公里,新修閘門28個,維修管涵112處,為糧食生產提供了堅強保障。(李國慶、李銳、梁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