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過庫布齊沙漠
從被稱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川走來,過了石嘴山市,進入內蒙古磴口縣的三盛公水利樞紐,仙境般的后河套平原便展現在眼前。再往前走,穿過巴彥淖爾市,就要進入長達800公里的庫布齊沙漠了。要穿越庫布齊沙漠,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必要的物資儲備。否則,一旦趕上復雜天氣抑或車輛故障,都會給旅途帶來極大麻煩。
這已經是我第三次穿越庫布齊沙漠了。
50多年前,我還是一名解放軍戰士時,就曾跟隨千里野營拉練的隊伍在庫布齊沙漠進行過一次冬季實彈長途奔襲。沙漠中,凜冽的寒風卷著遮天蔽日的沙塵,把原本空曠的高原充填得宛如天地初開般混沌。我清楚地記得,當時炊事班在有篷布遮擋的汽車里做飯,可做熟的飯菜卻不敢揭鍋,因為一掀鍋蓋,白白的大米飯就會被蒙上一層黃沙。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每每聽到人們對沙塵暴的“討伐”,我都會從內心深處閃過一絲“不屑”:見過庫布齊沙漠里的沙塵暴嗎?那才叫天地昏暗、欲逃無路呢。
2017年8月,應中國網邀請,我有幸參加了“保護黃河萬里直播行動”,完成從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黃河入海口到青海省瑪多縣5000多公里的黃河沿岸直播活動。那一次,是我第二次穿越庫布齊沙漠。
那時,庫布齊沙漠的沙荒治理已初見成效,盡管浩瀚的大漠仍然沙荒肆虐,但已有零零星星的綠色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清水河縣、鄂爾多斯、銀肯塔拉沙漠等地,都能看到綠色的植被在風沙中搖曳。尤其是位于內蒙古達拉特旗境內庫布齊沙漠東端的銀肯響沙灣。以前,這里以風吹過沙漠的“嗡嗡”聲聞名;現在,駱駝刺、苦豆、沙棘、沙打旺等耐旱植物已經在這里扎根。這也告訴人們:沙荒是可以治理的,災害是可以戰勝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對山水林田湖草沙實施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的方案。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到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考察時,主持召開了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強調要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為此,我也決定再走一次庫布齊沙漠,看一看6年之后這里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再見庫布齊,變化真是太大了!這片曾經讓人發愁的大漠,不僅有了成片的綠洲,而且有了成片的鉆天楊。一棵棵挺拔的楊樹成了庫布齊沙漠、烏梁素海流域鎖住滾滾黃沙的綠色衛士。公路兩旁,每隔一段就有一座引黃機井,為荒漠中的綠洲提供水源。而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堅持植樹造林數十年如一日,已經成功造林3.9萬畝,讓人們看到了荒漠綠化的光明前景。愚公移山,功在不舍。成片的綠色正在義無反顧地上演著由“沙進人退”向“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半個世紀,三過庫布齊沙漠,讓我經歷了這片大漠的前世今生,也讓我看到了它的美好未來。撫今追昔,感慨萬千。走在林蔭初成的高速公路上,面對庫布齊沙漠經過沙荒治理發生的巨大變化,我的淚水不止一次充滿了眼窩。我想起舊時晉陜蒙一帶的民歌里,有一首叫作《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如果是在以前的庫布齊沙漠,怕是連一片拋灑淚蛋蛋的沙蒿蒿林也難尋。可如今,這里不僅有了沙蒿蒿林,而且有了新的綠洲。我的淚珠灑在這片綠洲上,愿它能變成一泓清泉,共同澆灌大漠的綠色。
(作者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