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協助力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小記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區域經濟的基本單元、省域經濟的堅實支撐,牽一發而動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盤。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日,陜西省政協召開“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專題協商會,部分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市政協負責人與省級有關部門負責人共聚一堂,深度剖析問題癥結,建真言、獻良策。
當前,陜西縣域經濟的地位不斷凸顯、規模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效益不斷提升,已經進入總量整體跨越和質量系統躍升并重的關鍵時期。省委、省政府專門召開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并出臺了《關于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接續政策措施》等文件,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作出全面部署。
陜西省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席和各位副主席帶領9個專題調研組,就推動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專題調研,形成了省政協黨組《關于推動我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報告》,相關建議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在此基礎上,又研究決定召開專題協商會再次協商建言。
“從全省看,縣域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還存在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陜西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張普慶結合前期調研了解的情況指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創新主體培育力度不足,集群效應有待持續強化,經濟結構布局尚需優化,縣域治理效能亟待提升,多重發展掣肘仍待打破。
如何破解這諸多難題,張普慶提出,總的思路應該是大力發展特色經濟,聯農帶農經濟、集體經濟、民營經濟,持續打造城鎮平臺、產業平臺、創新平臺、投融資平臺,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商貿物流網絡、公共服務網絡、社會治理網絡,以此來不斷提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平。
“特色就是競爭力、生命力。”陜西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院長馮永忠建議,陜西應找準“特”的定位,因地制宜調整優化特色產業區域布局;擴大“特”的規模,全力建成一批有地域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聚集區;提升“特”的品質,聚焦重點產業完善標準,以“特、優、新、美”高質量農產品,贏得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
民建陜西省委會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敬認為,城鄉融合是阻礙陜西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短板。他提出,要全面查找縣城生態空間結構、城市功能、環境質量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推動縣城城市化、工業化水平提升;完善縣域基礎設施和民生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基礎設施聯通;推動縣域產業集聚區與鄉鎮園區資源共享,提升龍頭企業、鄉鎮園區、專業村的配套服務能力。
而針對縣域經濟創新能力不強問題,陜西省政協委員、商洛市政協主席王寧崗建議,應支持各縣區深度對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支持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依托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集中攻克關鍵技術和核心產品,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產業聯盟。
“要分級梳理區縣債務情況,摸排各級債務風險”“要著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重構縣域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要強化市場理念,塑造產業振興新優勢”……
現場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針對委員們提出的問題進一步加強研究,尋求破解之策,積極研究采納所提意見建議,不斷完善工作思路舉措,早日繪就美麗三秦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