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舸:創建文藝名家社區公益文化空間 打造百姓家門口“文化圈”
中國網北京1月23日訊(記者 和海佳)“北京文化藝術資源豐富,希望更多的文化藝術名家能夠走進街道社區,提升普通百姓對文化藝術的深度認知,將文化惠民工作落到實處?!北本┦姓f十四屆二次會議期間,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帶來關于“創建社區級中國文藝名家公益性文化空間,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提案。
在會場,北京市政協委員李舸發言。(受訪者供圖)
李舸表示,近年來北京市組織開展了多種文化活動項目,廣大市民也積極參與,但尚未達到常態化、日常性的無縫對接與植入,除卻個別的業余文化藝術人才有機會在專業文藝活動中直接參與創作,目前缺乏有效途徑,讓中國文藝名家與更多有潛力的、熱愛文藝創作的市民零距離接觸。
李舸認為,北京市各區有關部門可主動聯絡住在轄區內的中國文藝名家,通過調配、劃撥不可用于商業性開發的公共空間,建設一批 “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公益性中國文藝名家文化惠民工作室(類博物館),持續推廣文化惠民活動。
對此,李舸提出兩方面建議。第一,有效挖掘公共空間。運用一些騰退出來的文化場所以及不可用于商業開發的閑置場地,根據中國文藝名家的具體藝術形式需求,建設一批由文藝名家主理的非贏利性的小展廳、小劇場、小書社等類博物館。場地雖然免費使用,但可與進駐的文藝名家簽署合作協議,量化每年針對市民服務的公益培訓場次、駐地創作計劃、文藝扶持項目等。
第二,對藝術活動開展品牌運營。入駐的中國文藝名家與所在街道聯合打造公益性藝術季品牌活動。發動一個街道的多個社區一起舉辦,包括街道裝扮、藝術展覽、文藝演出、工藝展示等活動項目。此外,有關部門可聯絡街道轄區內的特色企業、機關單位共同參與,融入更多社會力量和創作資源,收集感人故事、提煉當地文化,保持藝術季的高水準、專業度、多樣化和本地性,持續激活所在街道的歷史文化基因,不斷擦亮北京市各區街道的歷史文化底色,培養市民的文化藝術審美能力和表達習慣,持續地增強所在地區的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