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上海1月29日訊(記者 和海佳) 品牌是城市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是一座城市的響亮名片。上海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日前召開專題會議,委員們圍繞“全力打響‘四大品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主題展開深入探討。
2018年 上海提出要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 在加快結構調整中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增加高品質服務和產品的供給。 一年來上海各界積極響應 ,上海“四大品牌”建設取得顯著實效,專題會議上委員們就如何將“四大品牌”塑造成為上海的金字招牌建言獻策。
科技創新推動“上海制造”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上海是我國制造業重鎮,曾誕生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車、大白兔奶糖等知名品牌,工業基礎扎實,曾經的“上海制造”是上海的名片和驕傲。
“‘上海制造’正向高端化、國際化邁進,一些制造業的老字號品牌煥發活 力,但我們也不能忽視上海曾經的制造業品牌正逐步衰退。”陳麗委員呼吁,上海不僅要傳承產業的優秀基因,更要為“上海制造”增添新內涵,注入新活力,“‘上海制造’的各個行業必須掌握產業鏈核心環節的高端制造,使品質制造融合互聯網的智能制造。”
上海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日前召開專題會議,委員們圍繞“全力打響‘四大品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主題進行探討。中國網記者 和海佳攝
品牌商標是制造業企業開始的第一步,開展品牌商標保護等知識產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對此陳閃委員建議,由政府認定的知識產權服務供應商給中小企業提供商標申請等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同時加強對知識產權侵害的處罰力度。
楊熔勇委員表示,應充分發揮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優勢,強化法律體系和金融創新對上海制造的支持,“推動科技創新必須要有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同時加強自貿區改革和國際金融中心的聯動,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把‘上海制造’作為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建造。”
孫立堅委員認為上海應把制造業與“一帶一路”建設連接起來,讓中國品牌、中國技術向海外地區輸出。
文創產業園區轉型升級 打造國際化人才高地
文創產業園區是“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重要抓手,目前上海約有各類文創園區400余家,成為上海居民共享文 創產品 和品牌建設成果的一個集散地。
“文創產業園區為上海‘四大品牌’提供了網絡化的高品質空間載體。”王慧敏委員建議,結合上海“四大品牌”建設,推動文 創產業 園區轉型升級,打造成為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上海城市文化空間和消費品牌地標,成為上海“四大品牌”的市場推廣窗口,讓文 創成果 和上海品牌走進大眾,走進生活。
上海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日前召開專題會議,委員們圍繞“全力打響‘四大品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主題進行探討。中國網記者 和海佳攝
陳飛華委員此前接受中國網(《議庫》平臺)采訪表示,目前上海文創產業走在全國前列,上海文創消費市場前景廣闊,上海觀眾已培養出良好的文化演出消費習慣,“在上海看演出很少有聽說送票的,大家都是自愿買票看演出,而且不少熱門演出票一掛出去就賣光了,希望有關部門繼續對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加大投入力度,要和世界一流城市平行去看,把文創產業做大做強。”
“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背后離不開人才隊伍儲備。“構建突破性的人才引進制度,吸引全球人才的參與。”趙麗佳委員表示,要讓專才專心用于專業發展,并為人才制定各類實用政策,讓上海成為國際化人才高地,通過特殊人才的扎根促 進上海文化產業發展。
羅小慈委員同樣對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投以關注:“打響‘上海文化’,人才是核心要素和競爭力,尤其是青年拔尖人才,應加強青年人才公寓建設,更好地留住人才。”
任一鳴委員稱,對外文化交流是“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部分,應加大對翻譯的鼓勵和支持,設立高端綜合性的翻譯獎,體現上海對翻譯工作和翻譯人才的重視,使翻譯更好地服務上海對外文化交流。
搭建養老信息服務平臺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機制
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區的區域,如何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成為長三角地區亟待解決的問題。
徐兵委員建議,應加強長三角區域養老融合發展頂層設計,成立長三角社會事務協調與管理委員會,同時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鼓勵老年人異地養老,“要整合構建養老服務資源,建立區域養老信息服務平臺,讓有異地機構養老的老人有更多選擇空間。”
城市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是打造“上海服務”品牌的重要內容,受到委員們熱議。呂彪委員表示, 應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管理機制,引導民營企業以非營利模式參與部分公共文化設施的運營,突破現有管理機制的瓶頸,營造百花齊放的公共文化服務新局面,“同時加快國有文化類企事業單位的改制進程,推進市場化重組,穩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在生物醫藥服務方面,章毅委員提出,應加強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的服務能級,充分發揮上海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在上海籌建一家干細胞醫院已迫在眉睫,“希望全球最大的干細胞醫院,作為科創中心的重要配套,盡快在上海虹橋商務區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