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疫情下大國關系可能進一步重組,全球供應鏈配置也將進行結構性調整,中國接下來如何應對?如何抓住機遇,提升國際資本吸引力?
本期微評:疫情疊加逆全球化,全球供應鏈正處于再配置階段,對于中國來說,必須在供應鏈條、去政治化和宜商環境上下足功夫,不但盡最大可能集聚、延長供應鏈條,還要力求從供應鏈的中下游升級到上游。
特約評論人:賈康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和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中國財政學會顧問,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委員會成員。
本期責編:張寧銳 江虹霖
(圖源網絡)
《中國世界觀》評論欄目由中國網原創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全球化的本質在于供應鏈和供給能力體系的上下游分工協作。當前疫情疊加逆全球化,全球供應鏈正處于再配置階段,對于中國來說,挑戰與機遇并存。
資本逐利也必逐安全,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供應鏈條配置現狀(經濟體系的全球化)、共同信仰(價值體系的全球化)以及宜商配套因素(規則體系的全球化)是國際資本投資需要權衡的關鍵。中國必須在供應鏈條、去政治化和宜商環境上下足功夫,不但盡最大可能集聚、延長供應鏈條,還要力求從供應鏈的中下游升級到上游。
以供應鏈條集聚的方式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投資
本次疫情暴露出來的“復工不能復產”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上下游鏈條不能同時“轉起來”。如果上游產品過不來,就無法開工生產;如果下游不暢通,生產出來的東西就沒人接,世界實體經濟皆因此受阻。非常時期,空間的阻隔完全可以切斷供應鏈的上下游鏈條,這種現象亟待我們深入思考供應鏈條的再配置布局問題。既往供應鏈條布局缺乏系統全局眼光,碎片化分布導致運輸距離長、時間久,運輸不便利還會加高倉儲成本,不僅導致鏈條上下游運行不順暢,而且供應鏈條的松散、脆弱還可能導致鏈條發生斷裂的風險。以供應鏈條集聚的方式增加鏈條粘性,將是未來我們進行供應鏈配置布局需要著重思考的關鍵。
眾所周知,資本與全球供應鏈布局互為因果,相輔相成,越在上游聚集的供應鏈條越能吸引資本投入,而資本投入越多則供應鏈條越聚集、越能占據上游鏈條。因此,當前中國境內已經具備產業集群優勢的產業園區將成為吸引國際資本投資的有利因素,未來有產業導向的園區投資建設還可能掀起一股熱潮。UNCTAD 發布的《2019 年世界投資報告》強調,高新產業園區建設已成為轉型經濟體的一項重要投資政策工具,未來可能成為國際資本直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良禽擇木而棲”,國家可以稅收、補貼等政策利好方式積極引導高新產業園區建設,為集聚、延長高端供應鏈做好基礎性服務工作:產業園區選址要兼顧交通樞紐、擁有生產成本的比較優勢、充足的成熟產業工人和工程師、宜商宜居等要素;產業園區建設要有主題,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中心,其他相關零部件企業配套跟進,形成產業集聚和生產的規模效應,盡最大可能擴展供應鏈條。
經濟體系的全球化永遠都是國際資本考量的首要因素,幫助國際資本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必然應成為東道國招商引資的服務核心。產業園區運營要去政治因素,尊重價值體系的全球化,對國際資本而言,無論賺多少錢,如果沒有安全都等于零,要給國際資本吃定心丸。戰狼式地聯系非經濟原因抵制日資(釣魚島)、韓資(薩德導彈)、一味放嘴炮、大講缺乏依據的陰謀論等,均會極大地增加國際資本對華投資安全的憂慮,撤資在很大程度上便是不得已而為之。
產業園區管理要與國際接軌,要保障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維護并遵守規則體系的全球化。既往我們一直在關注經濟體系的全球化,致力于供應鏈條的布局,往往對規則體系的全球化以及價值體系的全球化重視不夠。當前一些高端供應鏈環節上的外資,雖然會因搬離中國而帶來一些經濟損失,卻毅然決然地堅持搬離,這里面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地方。全球制造業咨詢公司Kearney估計,中美貿易摩擦導致2018年中國對美國制造品出口下降900億美元,其中310億美元分流到其他成本更低的亞洲國家。由此數據我們可看到現實既殘酷又嚴峻。
供應鏈再配置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中國今天的供應鏈布局是幾十年改革開放中積累的結果。趁著東南亞那些低成本小國家基礎設施尚未建成、供應鏈上下游配套亟待補充、產業工人缺乏技術訓練的契機,我們要盡快抓緊建設能夠承載供應鏈集聚的高新產業園區,盡最大可能留住現有的供應鏈外商并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進入中國。一旦形成供應鏈集聚,該地域的成本優勢會更明顯,將進一步集聚更長的供應鏈條和更強供給能力。
高端供應鏈的保中游追上游戰略
美國對中興、華為等高科技公司的制裁從表象上看是遏制中國發展數字技術,但其本質是想占據高端供應鏈上游以主導國際資本投資,這其實是決定全球供應鏈再配置的最核心要素,沒有之一。
研發突破技術瓶頸。當前嵌入全球高端供應鏈的絕大多數中國企業靠拼價格的方式參與全球產業競爭,處于生產制造低附加值環節,屬于供應鏈的中游位置。這些企業需加強對供應鏈上游核心技術的研發突破,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實現自主可控的產業發展格局。對于短期內無法攻克的技術難關需要另辟蹊徑,利用國家建立的全球專利庫數據,按圖索驥查詢該類技術研發和實際掌控的源頭信息,有的放矢地與技術實際掌控方開展合作,努力從供應鏈的中游升級到上游。
走出去積極融入。中國企業要放眼世界,密切追蹤供應鏈龍頭的重組趨勢和戰略走向,采取跟隨戰略主動強化與其配套和外包關系,審時度勢把一部分產能轉移過去,特別是對高端供應鏈中上游原材料、關鍵零部件企業進行追加投資,以重資合作的方式積極投入研發創新,在確保高端供應鏈中游鏈條地位的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強化和鞏固全球供應鏈的上下游關系,力爭在技術上逐步趕超世界一流。
中日韓共榮圈。盡快簽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是鞏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地位的有效辦法。在中日韓供應鏈分工中,目前依然是日韓占據核心技術產品研發與設計的供應鏈上游位置,中國則處于附加值較低的生產加工制造裝配的供應鏈中下游位置。如果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落地,將有效緩解以美國發起的“去中國化”供應鏈全球再配置對中國制造業的沖擊,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落地區域必將形成對國際資本的強勁吸引,中國在高端供應鏈的中下游鏈條位置也將得到鞏固,在合作的過程中我們要牢牢把握技術升級的機會,不斷向供應鏈的上游挺進。
新基建東風。2020年3、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連續提出加快新基建進度,該舉措剛好補齊我國因為技術不足而無法由市場自發引導高端供應鏈配置布局的劣勢。新基建為高端供應鏈產品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市場,不但可以助力我國從高端產業鏈的中游攀升到上游,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國際資本跟進投資,延長高端供應鏈的鏈條配置布局。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占GDP比重達34.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7.9%;在拉動就業方面,2020年將創造約54萬個崗位,2025年,將創造約350萬個崗位,2030年將帶動超過800萬人就業。新基建前景廣闊未來可期。實事求是地說,從高端供應鏈的中下游升級到上游是一項艱苦卓絕的系統工程,但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借助新基建的國家導向,投入重金積極打造、升級我國的數字產業,不能用短視的“經濟賬”去衡量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今天的生聚教訓臥薪嘗膽是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進。當我們占據高端供應鏈的上游位置,我們才算成為高端供應鏈的龍頭,才能主導高端供應鏈的全球配置,吸引國際資本跟進投資,并且才能切實解決“六保”的首要任務——保就業。
注:本文賈康觀點系反映與歐純智博士的合作研究成果,不代表本網立場。
往期精彩:
疫后經濟復蘇需更大力度 建議出臺4.88萬億一攬子政策丨中國世界觀.012
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尚存挑戰 跨境資金流動需加速 | 中國世界觀.011
抓糧食安全端好中國的飯碗 要有底線思維和全球視野 | 中國世界觀.010
疫情后可能加劇產業鏈區域化 中國決不可掉以輕心 | 中國世界觀.009
適時恢復“臺灣省”稱呼 理性回應國際關切堅決遏制“臺獨”| 中國世界觀.008
醫者仁心與人道主義同向 中醫藥未來必然更加國際化 | 中國世界觀.007
非洲兄弟不會被惡意挑唆蒙眼 中非友好經得起歷史檢驗丨中國世界觀.006
放任的"群體免疫"愚蠢 壓制疫情政策要合適有度 | 中國世界觀.005
全球化或放緩但不會停滯 他國想“轉移”中國產業鏈不容易丨 中國世界觀.004